1819年,隨著法拉第首次在實驗室中研制出鉻鋼,其他各種類型的特種合成鋼不斷被研發出來,其中鉻鋼作為最早被發現的合成鋼,在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上面都得到不小發展,而同樣由法拉第發現的鎳鋼因為技術條件不成熟,尚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應用。
制作火炮、機槍、步槍的鋼管一般需要添加鉻、鎳、鉬、鉑等金屬元素,但是因為鉬、鉑等微量元素被應用在特種鋼合成中較晚,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影響,使得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火炮炮管具有、制造粗糙、壽命較短等缺點,無法像二十世紀中葉的火炮一樣廣泛應用在軍事上面。
當然,等到時間過去幾十年,限制錳鋼大規模使用的難題被解決后,錳鋼同樣可以用來制造鋼盔、坦克鋼甲、穿甲彈的彈頭等。而現在的話,李明遠便只能暫時擱置利用錳鋼提升國防軍武器裝備的想法,轉而將錳鋼用到它該用的地方。
礦產資源開采和鐵路發展是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標,
剛果殖民地有許多已經被勘探出來的礦場,由于擔心礦場消息泄露引起其他殖民國家窺探,那些礦場一直處于未開采狀態,而等到戰爭結束,漢國面對的國際壓力得到緩解,那些以錳鋼為原料制作的機械設備,便能夠找到用武之地。
剛果殖民地在比利時國王手中的時候,從那里開采出來的礦產資源養活了比利時、英國等諸多礦產公司,而漢國的體量和科技發展潛力遠高于比利時,李明遠相信,有了更加合適的特種鋼材料,漢國對剛果的經濟開發會更加充分和順利。
除去錳鋼在殖民地開發中的作用,鐵路發展便是漢國本土的一項重要工作。
漢國本土現存的鐵路主要是巴西和阿根廷政府遺留下來的,李明遠帶領國防軍占領這些地區后,考慮到當前建造鐵路技術水平的落后,不想辛辛苦苦修建的鐵路在幾年十幾年后落后,便沒有實行大建鐵路的計劃,而錳鋼發明出來以后,鋼軌的使用壽命大大延長,相應的建造鐵路的成本降低很多,由此,關系漢國發展的鐵路建造便能夠提上日程。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在特種鋼合成方面,哈菲爾德既然能夠提前四年將錳鋼研制出來,李明遠自然也會尊重他的研究成果,因此,對哈菲爾德的成果做出一番肯定以及對他本人的獎賞后,李明遠便囑托曼尼斯特和哈菲爾德配合其他技術人員,及早將錳鋼應用于工業生產上面,接著在一眾技術人員陪同下,李明遠又視察了引進的內燃機、弧光燈、電氣等項目,最后在天色將黑時離開研究院。
視察研究院回來,李明遠立刻召集主要將軍和官員商議提前開戰的計劃,會議結束后,漢國政府緊接著做出頒布三項政策,
一:增發3700萬漢元國債,折合白銀2000萬兩。
二:以高于市價一成價格收購百姓手中的糧食、牲畜
三:頒布與爵位等級對應的封田數量:
每個受封世襲男爵獲得三百畝免稅田,五百畝官田,
子爵五百畝免稅田,一千畝官田,
伯爵八百畝免稅田,一千五百畝官田,
侯爵一千二百畝百免稅田,兩千畝官田,
公爵一千八百畝免稅田,兩千五百畝官田。
免稅田延續三代,三代后按照統一標準收稅。
漢國政府頒布的三項政策都與軍事有關,當消息傳到南美南部其他國家尤其是阿根廷那里,他們便明白漢國的戰爭機器已經開始啟動。
科學研究院幾個重要研究項目中,研發拜耳式旋轉磁場型交流發電機和改進電解法制備金屬單質,都是為生產工業用鋼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