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高地頂端,擔任進攻部隊指揮官的羅林山指著高地另一側的陣地道。
“兩面環山,背后以巴拉那河支流為依托,阿根廷人把陣地設立在那里,果然是選了一個好地方。”
李明遠遠眺科連斯特陣地上面防御緊密的部署,開口道。
“科連斯特陣地隔河與圣菲城相接,在我軍部隊發動進攻時,圣菲城內的守城重炮能夠協助科連斯特陣地對我軍進行炮火打擊,所以前五天的進攻因為圣菲城內重炮的影響一直沒有成功。”
“我們的重炮為什么不對敵方進行壓制?我記得兩天前155毫米重炮團已經運送到前線部隊?你們難道沒有使用155毫米重炮還擊?”
“殿下,圣菲城距離超出155毫米有效射程之外,在昨天的進攻中,職下嘗試使用155毫米火炮反擊,但是效果一般,發射的炮彈沒能對阿根廷炮兵部隊造成有效影響,而且155毫米重炮體積龐大、重量超出一般火炮很多,在暴雨天氣下移動困難,不僅無法對圣菲城內重炮造成傷害,而且對科連斯特陣地上面的阿根廷部隊的打擊也很有限,所以前線部隊雖然得到155毫米重炮增援,但是于進攻方面而言,155毫米重炮的幫助非常有限。”
羅林解釋道。
“暴雨天氣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不過我軍的戰略目的是利用優勢兵力和大量的火炮數量快速拿下圣菲,在阿根廷部隊沒有做好充裕準備前,消滅阿根廷中央政府,然后再將其他地方勢力分割包圍,如果我軍在圣菲城外滯留時間過久,阿根廷中央政府就會有更多時間召集青壯參戰,那時候要想拿下整個阿根廷,我們付出的代價會更大。”
攻取圣菲的戰事不順有客觀的原因,天氣突然變壞,暴雨接連不斷是戰事受阻的一方面原因,而情報工作進展緩慢則是另一方面。
圣菲城是以白人為主的城市,國防軍安插的情報人員很難打進阿根廷守城部隊內部,獲取需要的情報信息。
情報是軍事行動的眼睛,沒有內部情報的支持,漢國與阿根廷間的戰事只剩下硬碰硬的實力碰撞。
“戰事緊迫,等到天氣好轉再繼續攻城不合時宜。”
李明遠思慮片刻后心中有了決斷,繼續道“第二師、第三師的機槍和迫擊炮暫時配屬給第一師,炮兵部隊也會全力支援你部攻城,我需要第一師在后天入夜前拿下科連斯特陣地,記住是必須在后天入夜前拿下敵軍陣地。”
“職下明白,兩天之內,不惜一切代價拿下科連斯特陣地!”
ps:斷更十多天,不好意思了。
1879年三月十五日,阿根廷北部重鎮圣菲。
“將軍,大本營來電。”
“念。”
“你部所呈情況已知,大本營已令科爾多瓦省部隊就近援救,望你部官兵奮勇抵抗,堅守至援兵抵達。
大總統米特雷,三月十五日電。”
通訊軍官展開電文,念道。
“知道了,下去吧。”
圣菲守軍指揮官德爾加多擺擺手,示意通訊軍官離開。
“德爾加爾將軍,敵軍進攻猛烈,我守城部隊奮戰五日,傷亡人數超過三千,若是大總統再不派出有力部隊增援,圣菲城只怕撐不過一周。
職下懇請將軍再次向大總統求援,否則不僅圣菲城難保,就是巴拉那河沿岸地區都可能落入敵軍手中。圣菲一戰至關重要,將軍不可不慎重呀!”
通訊軍官退下后,德爾加多的副手古斯曼言詞懇切道。
“大總統既然命令科爾多瓦省部隊援助我軍,就沒有必要再向大本營請求援軍。”
德爾加爾擺擺手,拒絕了對方的建議。
“烏爾基薩一向不服從聯邦政府管轄,現在聯邦主力部隊與漢國人交戰正急,烏爾基薩巴不得站在一邊看熱鬧,怎么可能老老實實接受大總統的命令支援我們?
烏爾基薩和科爾多瓦省的部隊靠不住,要想解決圣菲城危局,還是要靠大總統的援軍,將軍,職下求求您,再向大總統發一封求援電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