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您回來了。”
兩個站在門口的仆從看到張振勛陪同一個官員模樣的中年華人回來,向前小跑幾步討好道。
“小姐在后院嗎?”
“小姐今天陪吳小姐出去,聽說是去了南華第一女子學院旁聽學習。”
“嗯。”
張振勛低聲一句,轉頭對孫彬道“孫大人,今日小女不在家,卻是讓大人空跑一趟了。”
“張先生客氣了。”孫彬擺擺手,笑道“這里距離南華第一女子學院不過半柱香的路程,若是張先生不嫌麻煩,不如乘車到南華第一女子學院那里,順便路上也能看看長安城(科爾多瓦)周邊的風景,不知張先生意下如何?”
“依孫大人所言。”
張振勛點頭同意,然后二人搭乘來時的馬車,調轉方向朝另一邊駛去。
南華第一女子學院是一所正在籌建的女子高等院校,校址位于長安西城區,城區周邊多是剛搬遷來的制衣廠、紡絲廠、紡織廠等輕工紡織業工廠,尚未正式投入生產運營。
穿過一條碎石官道,馬車進入一片熱鬧的商業區,街道兩旁盡是兩層高的西式磚石小樓,只不過建筑的主人由阿根廷白人換成了華人。
“老爺,前面再走兩里路程,就到南華第一女子學院。”
來到街道入口處,趕車馬夫恭敬道。
“街道人流湍急,小心點趕車。”
“哎。老爺您放心。”
馬車速度減慢,緩緩的穿行在擁擠的人群中。張振勛打開馬車布簾,轉頭向外看去,入眼處遍是賣力叫賣的小商販和各色穿著打扮的華人。
人分三六九等,商業分高中低級。在漢國從事商業活動的商人中,按照規模大小,由高往低分為商棧商人、固定攤位商人、流動商販和鄉間販貨郎。
商棧商人為經商數年,家財豐厚者,通常能夠買下一處或者幾處商棧從事商業經營活動,從廣義范圍講,張振勛也屬于這個階層的商人,只不過張振勛利用與荷蘭東印度總督的私人關系,把生意做的更大。
固定攤位商人、流動商販很好理解,他們或是租下一個小攤位或者是攜帶商品流動經營,而流動小販與前三者相比又不同,他們多是失去土地而出國的華僑或城鎮貧民窟中的失業者,缺乏租用固定攤位的資金和人脈關系,他們整天用小推車裝載著雜貨、百貨、
蔬菜等日用品,或者用肩挑著貨郎擔,搖著貨郎鼓走街串巷,吆喝叫賣,或
深入哪個鄉村“夾皮溝”去收購土特產,風里來,雨里去,起早摸黑,披星戴月,安分守己,用最辛苦的勞動賺取少量利潤。
鄉間貨郎是商販中的地位最低下者,
早在南洋時,華人人中就流傳有“經商莫做小貨郎“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