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同樣依靠農產品起家,橫跨整個十九世紀,農產品生產和加工業一直為美國提供最廣泛的財政收入,直到十九世紀末的最后一個十年,工業產值才超越農產品和農產品加工業,成為美國的支柱型產業。
漢國本土農業實行以家庭農場為主的生產模式,平均一戶家庭二百畝到三百畝的農業用地,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普遍比美國農民高出兩到三層。
拉普拉塔平原的土地肥沃程度高于美國,華人的勤奮程度也不是美國農民比得上的,因此,在農產品的出口競爭中,漢國商品具有價格上面的顯著優勢。
英國封鎖漢國海上運輸之前,在美洲諸國中,巴西內亂不斷,農產品出口遭受嚴重削弱,借此機會,漢國農產品出口額度超越巴西,成為南北美洲,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糧食出口國。
美國本土正在埋頭種田發展,受到軍事實力限制,沒有能力也沒有意愿跨洋攻擊漢國,英國派出艦隊封鎖漢國,雖然幫了美國,但是其國內的反對聲音也越來越大。
此時的農用耕地,一畝地產量只有兩百多斤,英國從印度等殖民地運輸糧食的成本,高于從南、北美洲購買。
而且遠洋艦隊持續三四個月的海外遠征,每天的花費也讓英國政府頭疼。
英國首相格拉斯通不愿讓英國卷入曠日持久的戰亂,開戰之初便不同意用武力解決阿根廷爭端,遠洋艦隊出征阿根廷以后,戈登所部未能完成解救阿根廷政府的戰略目標,戈登本人發出的請求兵力支援的電報,不僅被駁回,而且阿根廷沿岸的登陸英軍也被倫敦政府強制命令撤回巴西。
武裝干預失敗、海上封鎖徒勞無益,7月20日,,在首相格拉斯通的支持下,英國國防大臣哈廷頓爵士發出提案,建議放棄海上封鎖漢國的戰略,以防止漢國破釜沉舟聯合巴拉圭一同進攻巴西。
不得不說,1879年的南美洲局勢混亂無比,太平洋沿岸地區,智利、玻利維亞、秘魯三國交戰未歇,漢國與智利在南部蒙特港一線對峙,巴拉圭站在玻利維亞、秘魯后面支持兩國對智利的戰爭。
東部大西洋一線,漢國正規軍兵分兩處,一處部署在阿根廷各地威懾當地白人,另一處部署于與巴西接壤邊境一線,用以牽制巴西政府的一部分正規軍,支援巴西國內的黑人暴動。
戰火連天、動亂不斷就是南美地區的真實寫照,而巴拉圭方面,蠢蠢欲動的巴拉圭國王小洛佩斯,即將為南美緊張的局勢再添一把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