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行事謹慎、低調,和孫應臺一同回家接親人離開的士兵們并沒有遇到阻礙,當天夜里,連帶家屬在內,一行近百人趕到事先約定的地點,隨即搭船離開。…………
類似的事件持續不斷的在閩南、兩廣地區上演,下定決心出海闖蕩之前,因為沒有親自接觸南洋、南美本土的真實情況,大部分青壯都是抱著冒險一博的念頭,失敗了,大不了孤身一人,葬身域外,闖出了一點名堂、或者找到一條養活家人的生路,則親自回家、或者拜托信任的同鄉,將家人接到南美本土一同生活。
一封封橫跨大洋的書信通過同鄉的手,傳遞到家人手里,一個個真實的消息,從回鄉華人的口中傳出,堅定了家屬出海追求新生活的信念,南美漢國在大陸地區的影響力,通過最簡單、原始的方式,逐步擴大到閩南、兩廣中部、內陸地區,一個個封閉落后的小山村,因為歸來的青壯影響,逐漸掀起一場場離家出海的浪潮,山村的青壯越來越少,到了最后,甚至只剩下數十名受不了海上顛簸、留戀故土的老弱,坐在山村前的石磨上,靜靜的看著一戶又一戶離開的同鄉、鄰居。
快速增長的移民人口,使得與移民事務相關的各部門不堪重負,通過官方、本土民間、第三方航運公司等合法渠道進入的移民數量迅速突破每年五十萬的大關,而一些未經國家允許,私自花錢偷渡的遠東華人數量也越來越多。
沿著東南沿海—南洋—非洲東海岸—南美洲本土以及遠東—南太平洋—南美洲兩條本土移民運輸航線,某些為了獲取利潤的西方洋人船隊也模仿本土移民運輸船隊的形式,進行非法的移民偷渡活動。
漢國政府能夠撥付正規移民運輸行動的經費畢竟有限,那些拿不到政府移民業務訂單的西方運輸船隊們,舍不得移民運輸的利益,轉而選擇偷渡的方式進行移民活動。
組織偷渡的風險比正規遠洋運輸高一些,不過他們獲取的利益也比正規航運公司高出不少,為了增加本土人口,對于偷渡到本土的華人百姓,政府只能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方式,畢竟偷渡的百姓千辛萬苦、冒著生命危險抵達目的地,而且本土又急需人口,增長國家發展潛力和戰爭潛力,不管這些人口是識字的讀書人還是什么不懂得窮苦農民,反正他們到了本土,再次一些,到新開發地區,種種地、打打漁,也能夠為本土提供一分勞動力。
基于政府的不作為態度,偷渡到本土的移民被舉報發現后,按照規定進行為期兩年的集中勞動處罰,然后和正規華人移民一樣,該進行基礎掃盲教學的照例進行,兩年勞動期結束后,該發放的土地一分也不會少。
正是看到本土政府的這種態度,非法移民的數量逐年遞增,并且即將超過每年十萬人的規模。
死在偷渡途中的不幸者有之,抵達本土之后,因為行為不收斂,被發配南太平洋島嶼和剛果殖民地的也有,南太平洋面積占世界表面的百分之二十五,廣袤的海面上零星分布著兩萬多座島嶼,南太平洋中的法屬波利尼西亞群島風景秀麗不錯,但是方向再往西推移,天氣炎熱、有時候遭遇暴風雨襲擊的薩摩亞群島,對于被發配的華人罪犯來說,可不是個好地方,
1880年3月,為建設南太平洋航運中轉基地,2000余名罪犯被發配到薩摩亞群島,時間過去一年半,到了1881年9月,先后有四百余人因為疾病、酷熱等原因死在島上,所以,雖然薩摩亞群島和波利尼西亞群島在后世被稱作為大漢帝國在南太平洋上的兩顆明珠,但是面臨疾病、沉重勞動折磨的華人罪犯們可從來沒有這樣認為過。
1881年9月,搭載安南撤離士兵、移民的船隊行進到南太平洋某一處海域,經過一個多月航行,船上的乘客精神都不太好,梅東興、梁興、王士珍等人從船艙內出來,走到甲板上。
“接到陛下命令,南洋軍團主力抵達薩摩亞群島后,就地與海軍陸戰隊混編,組成夷洲列島守備部隊,王上尉,我有意推薦你擔任薩摩亞群島阿皮亞港守備部隊指揮官,你有什么想法?”
梅東興看似不經意的對身后的王士珍說道。
“職下但憑梅總督安排。”
“阿皮亞港計劃配置400名南洋軍團老兵和400名附屬民兵,正式任命通知下來,你的軍銜應該會提升到少校。”
梅東興笑著看了眼對方年輕的面孔,問道“陸軍軍官學校四期畢業,你應該是同期同學中,軍銜最早提高到少校的吧?”
“沾了諸位大人的光,職下功勞甚微,得獲提拔,慚愧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