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資本的持續涌入,對英法兩國資本財團而言,無疑是一場嚴重的挑釁,為反擊美國資本的入侵,英國政府借助它在美洲的軍事和政治實力,利用債務、軍購等手段,逼迫南美洲諸國政府頒布特定法令,阻止美國資本對英法外資占主導地位的挑釁。
經歷長達數十年的對抗與競爭,自視國家綜合國力得到充分發展的美國政府,想要改變以前的被動弱勢地位,轉而以更加積極的方式參與到拉丁美洲的政治、經濟事務中去,進而將英法等歐洲列強勢力驅逐出美洲,單獨充當美洲國際秩序的仲裁者。
關于建立美洲國家多邊組織的思想,在美國本土受到政界和壟斷性企業界領導人的普遍歡迎,他們把它看作是在西半球樹立經濟、政治霸權的最有效工具。
美國人不打算按照博利瓦爾的設想,即召開一次拉丁美洲會議,邀請美國作為次要的與會國參加,而是在1880年6月提出了建立一個由華盛頓政府領導的泛美體制的構想,想把拉丁美洲國家納入強大的山姆大叔的保護之中。
他們企圖通過建立泛美聯盟達到的兩個基本目的,一個是經濟性的,一個是政治性的。在經濟上,美國想建立一個美洲關稅同盟,通過它剝奪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在西半球的商業和金融地位,由美國充當拉丁美洲的供應者和資助者。
在政治上,他們要建立一個強制性的仲裁體制,由美國占據原來英國占據的位置,充當美洲的大法官和仲裁者。關稅同盟和強制性仲裁意味著在新大陸建立了“美國統治下的和平“。
美國人的野心通過電報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倫敦的外交大樓中,一封封來往南美洲各國駐外使館的電報,快速傳遞著,而在南美洲最南端,沉寂已久的漢國政界,也因此掀起一場不小的波瀾。
“陛下,英國公使亞爾曼爵士希望帝國外交部與英國政府站在同一立場,拒絕美國政府的邀請,反對美國政府介入南美洲事務。”
皇宮外朝一處簡潔古雅的書房內,外交部總長胡亞基和次長唐景嵩協同進宮,向李明遠轉述英國公使的要求。
“鋼鐵總產量世界第一,美國人自信心爆漲,迫不及待要取代英國人,做整個美洲地區的霸主,如果沒有意外變故,依照英國人擅長變通、及時止損的特性,說不定就讓他們得逞了。”
李明遠呵呵一笑,拿著英國人打趣。
“英國政府這次表現很急切,恐怕不會像中美洲那次輕易妥協,白白將倘大的利益讓給美國人。”
“把吞到肚子里的肥肉吐出來,送給別人,換作任何人都不會情愿。”
李明遠點明英國政府當前的處境,解釋道:“美國本土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糧食、礦產、人口、工業樣樣俱全,按照很多美國政客、財團的宣傳,說美國是天選之地,并不為過。
而作為美國曾經的宗主國,經歷墨西哥戰爭和南北戰爭兩次不失敗的干預后,英國政府便將美國設定為威脅其全球海上霸權的第一假想敵,占領運河區海峽,阻止美國獲得開鑿巴拿馬運河的權力,支持西班牙王國對古巴的殖民統治,乃至在阿根廷戰爭末期,遠征軍干涉計劃失敗后,承認帝國對拉普拉塔地區的統治權,都可以當做英國人為遏制美國在南美洲勢力擴張,所做出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