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看來,黑人問題倒成了巴西共和政府的頭要難題了。”
李明遠點點頭,大致清楚了巴西共和政府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巴西國內的工業化因為巴拉圭戰爭失敗,而被中途打斷,原本欣欣向榮的輕工業和依附新興工業存在的金融業,也因為巴拉圭戰爭和后續的阿根廷戰爭、巴西內戰等數場戰爭的影響,一蹶不振。
除去輕工業和金融業,咖啡種植業和蔗糖種植業是巴西國內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蔗糖種植業集中在伊莎貝拉公主為首的巴西帝國境內,剩下的咖啡種植業則分布在中部、內陸省份。
過去二十余年,國內戰亂不止,巴西不僅失去了歷史同期,約80萬白人移民的人口輸入,反而因為戰爭因素,人口總量減少了約100萬。
減少的人口中,主要為外流的土生白人,沒有白人移民輸入,外加國內白人外流,巴西共和國以及巴西帝國兩國內的黑人白人比例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的界限制,在后世經過一百多年持續移民輸入,巴西政府才將非黑人比例提高到占總人數百分之五十的程度,而且這其中還包括含有黑人血統的混血兒,如果按照一滴血原則,只要擁有黑人血統的都劃入黑人族群,那么巴西國內的黑人比例,至少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在現實位面,1888年底,巴西共和國人口約660萬,黑人和白人比例為二點六比一,
巴西帝國總人口約230萬,黑人和白人人口比例為四點二比一。
巴西共和國和巴西帝國兩方人口總量和黑人白人比例都有很大差別,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和黑人在巴西國內的分布有關。
巴西南部兩州(排除被漢國占領的南里奧格蘭州和圣卡塔琳娜州)主要族群為歐洲白人移民后裔,黑人占當地人口比例不到總人口的百分之十。
里約熱內盧、米拉斯吉斯戈亞斯、巴伊亞等中部、內陸地區,黑人數量大抵是白人數量的兩到三倍,
中北部的亞馬遜雨林地區,主要居民為土著印第安人,白人和黑人數量都相對較少,
而中北沿海地區,也就是伯南布哥等省份,歷來是非洲奴隸的主要輸入地,黑人數量遠高于白人和印第安人總和。
巴西共和國和巴西帝國兩方同樣面臨黑人比例過高的難題,并且和巴西共和國相比,巴西帝國人口總量更少,巴西黑人人口比例更高,不過,因為早前在中北部沿海地區爆發的黑人暴動被佩德羅二世鎮壓,當地黑人叛亂武裝勢力大為削弱的因素,巴西帝國內部目前的局勢,卻是要比巴西共和國好上一些。
巴西帝國建立之初遺留下來的問題,逐步演變成一顆吸附在國家身體上面的腫瘤,如果不能解決種群矛盾沖突的本質問題,即便漢國方面放棄擴張戰略,巴西共和國和巴西帝國兩方也難以成為地區性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