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拉近,一名士兵出聲道。
“你們的指揮官在哪里?”
“我在這!”巴西軍官從地上快速站起來,臉上的表情有些尷尬道。
“熱圖里奧將軍命令,四營返回營地修整兩小時,由恩格里特少校的部隊接替你們執行進攻任務。”
“好的,等到恩格里特少校的部隊抵達后,我會帶領部隊返回營地修整。”…………
“根據前沿陣地的戰斗情況估計,巴西軍隊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姆博卡亞迪小鎮,粗略估計,敵人在姆博卡亞迪一線方向投入了大約7000人的兵力。”
比亞里卡車站,第一混成旅一團團長張文廉站在臨時指揮部內,開口道:“我軍在姆博卡亞迪方向防守兵力將近2000人,在正面防守陣地實力對比上,巴西軍隊在數量方面占據絕對的優勢。”
“巴西軍隊很可能忽略了特維夸里方向,只把關注點集中到了正面陣地上。”
75毫米炮兵營營長周立英思索道:“如果是這種可能,那么先遣部隊分兵兩路,將第五營、工兵營等部隊部署在特維夸里方向,就失去了意義。”
“依照巴西軍隊的攻擊力度推測,對面的巴西軍隊指揮官應該受到了上層指揮機構的軍令壓力,所以才會在倉促之間,集結主要兵力,在夜間發動大規模進攻。”
“巴西人在和我們搶時間,他們想要利用兵力優勢,重新從我們手中奪回比亞里卡車站的控制權。”
旅屬偵查營營長李濟泰認同道:“巴西軍隊在姆博卡亞迪方向對我軍形成了絕對的兵力優勢,如果以我軍當前的兵力防守姆博卡迪亞陣地,雖然有很大概率能夠打退敵人的攻勢,但是也可能付出超過500人的兵力損失。
所以,我認為,在特維夸里方向兵力閑置的情況下,不如抽調一部分兵力回援姆博卡亞迪方向,然后再配合相對充裕的兵力,利用夜色做掩護,對當面進攻敵軍發動一次反沖鋒,打亂巴西軍隊的進攻部署,盡可能得為后續援軍抵達爭取更多的時間。”
“巴西先頭進攻部隊總數約一萬人,目前出現在我軍一線前沿陣地范圍內的敵軍數量約7000人,以巴西軍隊的行軍速度推算,如果他們轉移到特維夸里方向,從側翼對比亞里卡進行襲擊,大概需要3個小時,3個小時足夠巴西軍隊完成變更主攻方向的軍事變動,但是在3個小時時間范圍內,我軍卻很難準確把握到巴西軍隊進攻方向的變化。”
張文廉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道:“我軍的目的是確保比亞里卡車站的安全,特維夸里方向的兵力不能夠輕易調動,不過,單純的被動防守,也不符合我軍的作戰方針。
依周營長和李營長剛才提出的建議,利用夜色做掩護,趁著巴西軍隊進攻停止的間歇時間,一方面派遣部隊對前沿敵軍發動反擊,以達到打亂敵軍作戰計劃的目的,另一方面派遣數支精干突擊分隊,突破至敵軍防線內部,偵查巴西軍隊炮兵的具體方位,以給我軍炮兵集群消滅敵軍炮兵創造有利條件。”
張文廉的反擊計劃,綜合了幾個主要指揮官提出的建議,雖然總體戰略方面偏向于保守,不過在具體的戰術反擊方面,仍然具有漢國軍隊普遍存在的進攻性。
根據戰場情形變化而制定的反擊計劃,得到幾名主要軍官的一致認可,三個小時后,傍晚11時零八分,一輪炮火攻擊后,姆博卡亞迪前沿陣地方向,大約600名士兵從數個前沿陣地涌出,兵鋒直指陣地前沿另一側的巴西軍隊。
炮火肆虐、機槍噴射,再加上新式步槍的火力優勢,在遭受突然打擊的情況下,原本精神便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下的巴西士兵,即便具有絕對的兵力優勢,也在恐懼心理下,很快崩潰、逃跑。
反擊戰打成了擊潰戰,600余名士兵趁著夜色,追著7000余名巴西士兵追著打,直至午夜十二時十七分,反擊部隊勢力進攻勢頭衰退,主動脫離與巴西軍隊接觸時,巴西軍隊才堪堪穩住了陣腳。
第二天早上七時十分,經歷昨晚一夜的驚嚇,巴西軍隊剛剛緩過一口氣,緊著著又遭到了漢國炮兵集群精準化的打擊,炮擊攻勢持續約二十一分鐘,二十一分鐘過后,熱圖里奧指揮下的巴西軍隊,整個炮兵團二十四門中型火炮大部被摧毀,完全未遭受炮火打擊的火炮僅僅剩下七門。
作為支撐火力單元的炮兵團遭受慘重打擊,巴西第九師所部失去了遏制漢國守軍炮火打擊的火力倚仗,因此,在9月16日上午8時至下午2時期間,巴西軍隊強撐著發動的四次進攻,皆因為受到漢國守軍的有力打擊,而全部失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