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西方列強而言,與一個正在進行全面工業化的新興國家建立密切的經濟合作,意味著他們可以借此獲得一個龐大的工商品市場,并且通過商業合作,他們也能夠在幫助新興國家建立工業體系的過程中,獲得一個長久穩定的具備巨大經濟價值的資本投資地。
1868年至1880年期間,漢國與西方列強國家間的貿易往來,主要以進口輸入為主,
漢國通過早期獲取的金庫寶藏、戰爭繳獲的金銀珠寶、出口農業、畜牧業初級商品等方式獲取的資金,向西方列強國家購買建立初級工業體系所需的機械設備和部分本土不能夠生產的商品。
這一期間,漢國對外貿易的對象主要是普魯士(德國),
1868年至1880年大概12年間,漢國以進口貿易的模式,向西方各國采購了大約價值1.2億漢元的機械設備、工業產品等商品。其中,對普魯士(德國)貿易數額達到2.5以馬克,約占同時期漢國對外進口貿易總量的百分之七十八。
1880年至1889年,漢國的工業化建設取得了初步進展,對外貿易的模式也由進口機械設備、工業商品為主轉變為引進工業技術為主,吸引外國資本為輔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這一時期,因為漢國占領并消化阿根廷、烏拉圭等新拓展區領土,本土人口、國際綜合地位都得到大幅度提高等原因,漢國對外貿易的對象也由德國一方,擴大到德國、奧匈帝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大國,而且在其期間,漢國與英國的關系逐步得到改善,英國也迅速成為除德國之外,與漢國經濟貿易往來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
1870年代,德國、法國、奧匈帝國、美國等一流列強開始進入完全帝國主義階段,各國國內的工業市場被瓜分殆盡,過剩的工商業產品和資本找不到釋放的發泄口,因此,從1870年代末起,完成壟斷性企業經營的各國資本財團,都開始把投資的目光由國內轉向國外。
這一期間,以美國資本財團為首的壟斷性企業的表現最為典型。
美國帝國主義,是南北戰爭后資本主義高速發展的產物。
南北戰爭大大推動了美國北部的工業化進程。
南部的破壞和重建,為北部的產品開辟了新的市場。從1865年至1870年,美國的銀行
資本總額急劇增加。
同期,征服西部印第安人的步子加緊了,并首次出現壟斷性帝國主義的特征。
商人和鐵路企業主緊跟著占領土地,建立農業和手工業經濟的開拓者來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