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對拉丁美洲的莫大興趣,就象在亞洲和非洲一樣,是為了其本土的工業企業尋找產品市場。
但是,到了十九世紀中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爆發期,英國國內的資本在數十年內增長了數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南非黃金的發現,使得傳統的金融市場飽和了。
為了取得更高額的利潤,英國不得不將增加的資本投入到拉丁美洲礦產原料和基礎產品的開采和輸出方面,為了確保產品的運輸和經銷。
英國資本開始發展必要的交通線路,以及各種服務設施。
與此同時,英國金融財團給拉丁美洲各國政府的貸款也成倍增加,
獲得貸款之后,拉丁美洲政府用這些貸款支付各種費用,包括軍事費用和非軍事費用。
由于英國對拉丁美洲,尤其是對巴西的金融、經濟滲透,
使得巴西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對英國資本的依賴性大大增加了。
但是,拉丁美洲土著國家和漢國不同,在漢國國內,漢國政府能夠通過總體調控,借用輸入的外國資本發展自力更生的工業經濟,而其他拉丁美洲土著國家則只能造成被債務束縛的局面。
這種狀況持續惡化,造成的嚴重后果則是政府和私人都沒有能力償還外國債務,然后英國資本為了早期貸款投資的安全,只能冒險介入他國內政,直接參與拉丁美洲土著國家的政治、經濟運轉,接著,為了最大限度保證他們的資本利益,讓接受外債的國家的經濟按照他們的利益發展,他們總是會利用一切影響,通過施加壓力和賄賂,使這個國家的政策根據具有實力的個人的利益來調整。
英國資本家和當地的買辦商人寡頭都想推行保守的民族政策,進而維護金融家和買辦商人的特權。
這樣,他們就要動員他們的政治和軍事走卒推翻民族主義政府或要反對寡頭而進行的社會改造的政府。
有時,他們還要把依賴于他們的國家推向對他們有利的國際沖突。
每當一個國家起來反對他們的控制的時候,他們就要引稱霸的英國政府派遣遠征軍干預這個不聽話的國家。
這一切都是在捍衛“文明”,反對“野蠻“的名義下干的。
1865年,英國出面調和巴西、阿根廷兩國矛盾,唆使兩國組建聯軍壓制巴拉圭政府是出于這樣的目的,
1879年,英國遠征艦隊直接出兵干涉阿根廷戰爭,也是出于這樣的目的。
只是,英國人太過野蠻、貪婪的經濟殖民手段,終究難以長遠。
英國的資本掠奪投資在加重拉丁美洲的半殖民地程度的同時,
也使拉丁美洲各土著國家與英國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英國與智利買辦階層的勾結,激起智利中下階層的嚴重不滿,1886年,以中下層政治意愿為主導因素,主張驅逐英國資本,實行硝石、礦產資源國有化的巴爾馬塞達當選為新一任總統,并且在擔任總統職務一年后,獲得了智利陸軍軍官的效忠。
巴爾馬塞達當選智利總統是對英國資本財團勢力的一次沉重打擊,許多依附于英國資本的智利買辦商人遭到總統派和陸軍派系的打壓,英國資本在智利國內的處境,也越來越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