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早上,亞松森,緊閉的城門緩緩打開,一隊騎兵奔到門外,隨即四散前往周邊地區傳遞命令。
天氣陰沉得可怕,不到下午三點,天色就突然暗了下來,“咔嚓”一道閃電劃破天際,緊接就是一陣轟鳴的雷聲。
“下雨了,雨季到了。”
感受到淋在身上的雨水,伏臥在一片丘陵樹林中,穿著傳統巴拉圭服飾的一名成年男子,低聲道。
“再忍耐一會,要等的目標應該快到了。”
一個相似打扮,年齡三十余歲,臉上有一道傷疤的男子叮囑道:“薩普卡伊距離烏尼翁約20公里,根據上午從烏尼翁收到的情報分析,亞松森出發的傳令兵,在烏尼翁休息停留時間不會超過3個小時,估摸著時間算,應該也快到了。”
“難道亞松森方面有什么大動靜?進入巴拉圭境內兩個多月,頭一次看到巴西人派出這么多傳令兵傳遞消息。”
“再等等吧,等抓住了傳令兵,審問下就知道了。”
刀疤臉男子邊說,邊用手撫摸著右邊邊放置的一把弓駑,提醒道:“待會巴西傳令兵到了,所有人聽我命令行事,周建業?吳向文洪正平你們三個配合我瞄準軍馬射擊,盡量不要傷了傳令兵。”
“明白,中尉。”
被點到名的三人每人右手邊也各自放置了一把弓弩,距離三人不遠處,仔細觀察的話,也能發現數個做相同打扮的成年男性。
“踏踏踏”急促的馬蹄落在路邊的小水坑中,帶起一陣泥濘。
“來了,大家做好準備!”
兩名身穿淺白色軍裝身后背著鼓囊囊行軍包的巴西傳令兵騎著馬行進,沒有注意到小路兩旁窺視的身影。
“嗖嗖嗖”數支弩箭射向小路中央,目標直智傳令兵身下的兩匹軍馬。
“撲騰”軍馬被弩箭擊中,巨疼之下,揚起上蹄,將身上的士兵摔在地上。
“沖出去,抓住他們!”
刀疤臉男子一躍而上,扔掉手中的弓弩,順勢抽出掛在跨間的一把手槍,沖到了小路上!
“砰”!一個傳令兵努力踉蹌著想要站起身,隨即便感受到一陣劇烈的暴擊,重又摔倒在泥濘中。
“拿出繩子,把他們綁起來,注意,小心別弄壞了他們身上背的行軍包,里面的東西有用!”
刀疤臉男子按住一個倒地的傳令兵,指揮道:“留下幾個人收尾,其他人押解俘虜返回營地。”
巴拉圭境內,尤其是南部、巴拉圭河流域沿岸、巴拉那河流域沿岸等地區,活躍著數十支類似刀疤臉男子的小隊,人數從幾人至幾十人不等,他們是漢國方面派遣至巴拉圭境內的滲透部隊,主要負責搜集打探巴西共和國軍隊的兵力調動分布運輸等方面的情報,這些滲透小隊成員以巴拉圭混血兒和歸化的巴拉圭人為主。
1868年第一次巴拉圭戰爭結束,距離現在已經過去21年,第一批跟隨起義華工遷移至漢國定居的巴拉圭適齡婦女們,她們跟華人男性們結合生下的后代,年齡最大的也有20歲,巴拉圭混血兒以及那些母系方面的歸化親屬,在漢國陸軍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巴西共和國入侵巴拉圭,借助巴拉圭混血兒和歸化巴拉圭人對當地的熟悉以及文化血脈上的親近,把他們派遣至巴拉圭,能有效降低與當地人的隔閡,更有利于開展情報搜集工作。
巴拉圭正式進入了雨季,連續下了三天的大雨,至10月12日,雨勢才小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