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平等、人人有飯吃、有衣穿、有地種,共享國家發展紅利。”
“是的,陛下建國綱領寫的明明白白,大漢帝國是屬于所有國民的家園、樂土,如果只是維護貴族、官員、商人利益,不去保障普通百姓的正當利益,那么,南美漢國和清庭又有什么本質區別?”
趙德源感嘆道:“福清呀,要珍惜獲得的南美漢國國民的身份,這個時代,是個吃人的社會,你爹我闖蕩遠東大陸各地、南洋、美洲,連美國和英國也都去過,可是卻從來沒有見過像南美本土這樣的國家,陛下的出現和大漢帝國的建立,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仿佛不屬于這個時代一般,南美本土和遠東大陸,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好比身處天國與地府的區別。如果沒有陛下和跟隨陛下的軍人、官員的真摯理想,大漢帝國也許根本不可能出現,我們也不可能享受本土發展,帶來的利益。”
“孩兒明白了。”
聽完父親的解釋,趙福清認真回復道。
“商人經商,得益于帝國經濟的發展和帝國背后,強大的武力支持。
與讓渡部分商業利益相比,穩定的經商環境,以及背后強大國家的武力支撐,才是我們商人最大的底氣。
還有,無論做人和經商,都要有底線,工人在工廠里干活做工,比在田地里累得多,咱們開辦工廠,賺了不少錢,按照國家標準。正常發放工資和給予補償,是理所應當的,別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誤了大事。”
教育完兒子,趙德源看向窗戶外,月光映照下的夜晚,憧憬道:“帝國疆域廣闊,政局穩定、工商業發達,拉普拉塔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自然環境和咱們老家十分相似,適合居住、生活,最初你們兄弟姐妹幾人,通過入籍考核時,我是打算多買點土地,等精力不足了,就回到本土養老生活,可是因為政策限制,雖然本土土地廣袤,但卻不是有錢就能買得到,要不然的話,真想多買點土地。”
“爹,您年紀也不小了,再過兩年,等孩兒和兩個弟弟歷練出點本事,您就回南美本土定居,那時候咱們多繳納一些土地稅款,再買上幾百畝地,按照江南老家的面貌,營造個園林,給您養老住。”
“幾百畝耕地就算了,再買個100畝吧,規劃出30畝,建造個宅院,前院后堂營造些假山、池塘,花園,養上一些鸚鵡、金魚,老夫也好好享受下清凈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