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沒在最后關頭忽然醒悟與他們相處了大半日的“戚知錦”是個冒牌貨,真正的戚知錦已經被真兇殺害的話,那么按照表面的劇情來看,這場劇本殺就只有張宜和汪二朋兩個受害者而已。
如此一來,玩家會很容易忽略掉《美杜莎之首》的真正意義,從《奧菲利亞》和《普羅米修斯》中二選一。
在前提就已經錯了的情況下,即便是用蒙的,也蒙不出正確答案。
——看來,這場劇本殺確實有點難啊。
沈蒔一邊如此想著,一邊按下了選項a。
問題再度跳轉。
【第4問:兇手為什么要殺死張宜和汪二朋?】
沈蒔稍稍一愣,很快掃視起了下方的選項。
令他意外的是,前三個問題都只有四個選擇,第四問卻變成了十條。
【a、妹妹被張、汪侮辱后導致其自殺;
b、把柄被張、汪掌握,不得不替他做不道德的事;
c、女友被張、汪二人害死;
d、與張曾有商業糾紛;
e、被張雇人網暴;
f、欠了張、汪大筆債務;
g、曾遭張、汪的欺凌;
h、受他人雇傭殺死張、汪;
i、實踐兇手心中的完美犯罪。】
沈蒔無意識地蹙起了眉。
他得承認,對這個問題,自己確實毫無把握。
在眾人相互對峙,揭發犯罪動機的時候,假冒戚知錦的“無名氏”當然也曾提到他與張宜、汪二朋的糾葛。
然而當時沈蒔沒還把案情琢磨透徹,也就沒有貿然揭發對方的身份。“無名氏”混在一群撕逼撕得正歡的嫌疑人里,那么的無辜又那么的不顯眼,根本無人在意。
冒牌貨在其他人坦白自己的犯罪動機時,也說了一個理由。
他告訴眾人,自己是在飯局上被張宜和汪二朋灌醉,送到陌生男人床上,才對他們心生殺意的。
那會兒大家剛剛從馮杉杉處得知了馮麗麗的遭遇,又有陸秀承認自己曾經幫張、汪兩人拉過皮條作為輔證,他們下意識就產生了兩名死者在男女關系上極不做人,壞事做盡毀人不倦的印象。
于是冒牌貨一開口,說的又是類似的慘劇——雖說受害人從女人變成了男人,但這在性別不忌的娛樂圈里根本就不是個事兒——大家便下意識就覺得這故事聽起來足夠慘,所以很合理,也很有說服力。
但事實上,沈蒔仔細回憶起來,當時“戚知錦”并沒有拿出足夠支持他的“犯罪動機”的證據,連所謂的一萬塊銀行轉賬記錄,他們也未曾當真檢查過。
現在,看著眼前的十條選項,沈蒔知道自己大約是上當了。
他陷入了劇本殺的一個很常見的心理騙局中。
在玩劇本殺的時候,玩家為了掩蓋自己的某種身份或是某個行為,常常會仿照其他人的經歷,編一套與對方相似的遭遇來。
比如玩家a說自己是教會的牧師,受約翰神父的委托,來村里調查黑魔術的秘密。那么身為黑魔術師的玩家b就可以順著a的話往下編,說自己是一個賞金獵人,與約翰神父是好友,他最近接到好友的來信,請他來村里打聽一個紅發黑袍的女人……
只要你有足夠的急智,便能把謊言圓得天衣無縫,其他人一個閃神兒,很容易就把它當真了。
“……看來,我還是疏忽了。”
沈蒔搖了搖頭,輕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