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一直是古代社會的難題,其實就是近代社會,為什么房地產會火爆,就是因為當權者不希望你把錢捂在手里。需要你消費,當年居民存款幾萬億,這一筆資金每天的利息是多少?
那個時候人們房子不用買,家電就那樣,要說旅游,交通都不方便。
所以才開啟了房地產,也正是因為當初的這個做法,只是希望大家欠銀行的錢,不希望存錢,因為銀行可以印鈔票給你。
拉動消費,讓財富流動起來。
一百塊買東西,從材料開采,到運輸,到工廠制作,到門店,每一層都需要繳稅。
礦山開采,要繳納稅收,運輸行業,有稅收,工廠制作,也有稅收,然后門店售賣也有稅收。
也就一百的東西,你用出去了,那么就可以收三分之一的稅收或者更多。
無形之中銀行就把錢賺了。
房地產也是一樣的。
最賺錢的不是房地產商人,而是銀行。
從修房子材料開始,銀行就開始賺錢,稅收開始啟動。
材料,運輸,房地產商的稅收,然后是裝修的稅收,房主購買的稅收。
這一條線上,要收多少利息。
歷練世界的土財主,幾百上千畝良田,但是吃飯掉一顆米,都會被打。
還指望對方用多少錢。
一方面造成了市場的錢荒,另外也造成了社會的不穩定。
土財主錢多了,不用出去,那么就會把社會創造的財富沉淀起來,對社會經濟有很大的影響。
劉安心里琢磨,奢靡的風氣絕對不能開。
不然要被西廠的人噴死了,有人說賣玻璃鏡子,外國來的一件兩件,沒有人理會。
你皇帝要是敢弄個玻璃鏡子作坊,然后賣幾百兩銀子一個,會被人噴死的,一個個的讀書人會排隊來罵你的。
百姓也會罵人的。
而且說實話,古代有銅鏡,有銀鏡,幾百兩銀子,買的人很少很少。
還有釀酒,釀酒在古代是屬于奢侈品行業的。
稅收很高,而且釀酒的產量是限定了的。
大部分人糧食都吃不飽,你還弄幾萬斤釀酒?或者幾十萬斤釀酒,賣個誰?
當然賣給周圍其他國家的貴族可以。
但是換什么回來,換牛羊肉,家里人都吃不飽,拿什么換?
“吃飽啊!”這就又回到了原點。
還是一個生產力的問題,生產力的提高,其實就是工具的更新換代。
二寶監督大寶抄文章,劉安就在一邊看著,兩個小人身體里面有自己的血脈,那種親情是劉安上輩子沒有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