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和李醫師學的,他說這樣會讓費腦的人舒服一些。”
“啊就這樣舒服繼續”
“嗯!”
——
“營主,我們用的農具啊,都在這了!”
黑大將一件件農具像等待閱兵的戰士一樣擺放在空地上,等待馬強的檢閱。
看著眼前這個叫黑大的隊長,馬強笑道“我聽說林虎是你們隊的,他在軍隊里干的不錯,他娘還好吧?”
“林虎的確是好小伙,對他娘也孝順,前幾天還寄來了家書,是他親筆寫的,他娘直說這娃有出息了。”
能寫家書,這對于這個時代的農夫來說實在是一件了不得的事,要知道代寫家書可是能讓人糊口的,算門手藝了。
“以后會越來越好的,來,給我介紹一下吧。”
這還是馬強來到這個時代后第一次認真的了解這個時代的農具。
沒辦法,馬強對農事當真是沒什么研究,他的農村老家雖然也有田,但他爸爸那一代就搬到城市里了,偶爾的假期回去看奶奶時,也是盛夏或者寒冬,根本沒見過春耕的場面,甚至在他初中后,老家的牛也沒了,如果要耕地,直接花錢租借拖拉機來耕,比牛耕快的多。
也許有些文人墨客會對牛耕的慢慢消失感到失落,但馬強只想說
新農村建設萬歲!
看著農具,馬強發現東漢的農具其實還挺先進的。
比如馬強面前的一輛風扇車,是在一個輪軸上安裝若干扇葉,然后用人力搖動,用風力來吹動糠粃雜物,以便留下飽滿結實的麥粒等糧食。
馬強之所以驚奇是因為他在后世的奶奶家也見過這樣的器具,雖然比面前的有些改動,但改動也不大,只是加了一些欄板,也就是說,這東西兩千年都沒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
再看另外一件叫钁的農具,這和后世的鋤頭也沒啥區別。
再看耙好吧,最多讓大家都用上鐵耙。
還有后世發展成一種武器的鏈枷,是用于打麥粒的,也沒什么改進的空間。
馬強嘆了口氣,好像也就那個犁自己可以改改,其他的,放在清朝也一樣不落伍。
除非自己做出拖拉機什么的出來,否則根本不會有大變化。
漢文明果然是把農耕點到極致了
至于水力方面,水碓也早就喲了,倒是水車外面還沒普及。
但馬強不知道的是,如果他到關中,就會驚訝的發現水翻車其實也已經出現了,而且發明者還是十常侍之一的畢嵐。
這漢代的宦官搞什么權術啊,專心搞科研提高生產力多好。
浪費人才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