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繼承了秦朝大部分律法,在土地上依舊是授田制,授田制其實除了軍功授田外,還有一份叫做名田,是人一出生就可以擁有的,是最初的財富,也是人口增長的動力。
但在文景兩代的文治之中,原本軍功授予的田地大都被那些有功將士的不肖子孫給變賣或者被大貴族吞并了,名田也漸漸名存實亡,畢竟這要求極強的基層掌控力量,隨后西漢歷代帝王都在努力恢復這些制度,甚至到了王莽時期干脆丟出王炸,要求回到井田制,結果除了把自己炸死外,沒有任何變化。
到了東漢,雖然秀兒得天下很容易,又是隕石天降,又是三十六星宿的,但在土地問題上卻沒什么好辦法,別說授田,連度田都是在連殺十幾個郡守的情況下才勉強完成的。
這還是劉秀,后來的一個個小皇帝就別說度田了,能活到能理解什么叫度田就不錯了。
東漢王朝最后一次較為成功的度田就是梁冀完成的,等到了漢桓帝和漢靈帝,度田就徹底荒廢了。
“夏揚,你家呢?”
“我爺爺那輩就沒田了,一直給大戶當佃戶,可惜災荒太厲害,根本交不起租子和賦稅,只能逃荒當流民了,我哥哥就是在路上沒了的。”
“怎么沒的?”
“睡了一晚上就沒了,也許是被吃了吧。”
雖然夏揚說的過去極為恐怖,但不知道為什么,張豆卻覺得自己好像不再那么排斥這個監軍了。
這個小白臉,好像也是苦命人。
大賢良師說過,苦命人都該互相幫助
一個一個的屯長、文指員說著自己的過去,沒有一個沒吃過苦的,沒有一個沒被大族欺壓過的。
“所以,我們不能再讓我們的家人,我們的孩子吃和我們一樣的苦了!
你們可知道在過去,朝廷是按人頭分田的,叫做授田,只要你家里有一個孩子出生,朝廷就會給他一份田地?”
“什么?還有這樣的事情?”
“那為什么現在沒有了?”
“是誰!是誰搶了我們的田!”
一群出身黃巾的人眼睛都紅了,田,就是他們的命根!
劉鑫等大家激動完了,才說道“那是四百年前,太祖所定,像我們這樣的軍士,只要有軍功,田?我只怕會多到你種不完啊!
但這樣的良法,卻因為一些人,被束之高閣了,至于是誰,你們想想現在的土地在誰手里就知道了!”
所有人都捏緊了拳頭,卻又無可奈何。
畢竟現在是官軍了,沒人傻到覺得自己可以喊出殺光那些世家后,還能活著走出這個軍營。
“這個天下本來不該是這樣,張角如今造反,說什么太平之世,我也不知道他心里的太平之世是什么樣的。
但在我心里,跟著馬使君,護著馬使君,讓馬使君進洛陽!當三公!讓馬使君重新推行太祖的授田法,如此,便人人有田種了,大家都不會挨餓,這就是我心中的太平之世!”
讓馬使君當三公?去洛陽?推行良法?
張豆突然覺得自己因為程志遠戰敗而灰色的心重新亮堂了起來。
“要想做到這些,我們就要練好本事,打贏我們的敵人,護明公,進洛陽!”
“護明公,進洛陽!”
所有人齊聲喝道,張豆也終于找到了自己繼續當兵的意義。
雖然大賢良師的太平之世可能看不到了,但如果能見到明公的良法推行之日,那么即使戰死,也是值得的吧!
畢竟,到了那個時候,自己軍功所得的田地,就能給自己的妹妹當嫁妝,讓她找個好夫婿了。
張豆的心飛向了自己妹妹那邊,也不知道自己的妹妹,此時是否還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