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壽躲在后面,擦了擦臉上的冷汗。
還好今日沒有整治到他的頭上,但看樣子,要不了多久,這馬國相的火,就要燒到自己頭上了。
接下來的兩天,整個平原縣乃至平原國,都陷入了一種驚恐中。
不停的有大家所熟知的官吏和商賈被抓捕,不停的有那些原先趾高氣昂的祝巫被打翻在地,那些平日里百姓看一眼都感覺要花錢的祠廟變得冷冷清清,每一次那穿著皮甲的騎兵出現時,都會讓人心驚膽戰又殷殷期待。
馬強看著不斷匯總出來的數字,也是目瞪口呆。
怪不得后來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樣的話,這些人也太會刮地皮了吧。
就說錢,就已經上了一萬萬大關,更不要說什么田契、古董亂七八糟的了。
發了發了!
不行,得運點到洛陽去。
把皇帝拉下水一起分臟,那才是當貪官的最高境界!
咳咳,我怎么會是貪官呢,這都是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馬強瘋狂的給自己心理暗示了一下,表示自己不是壞人。
終于,社祭開始了。
社祭的程序繁瑣而枯燥,馬強咬牙堅持完后,把所有的官吏都召集到了一起。
這一次社祭,馬強特地要求了各縣縣令、縣丞都趕到平原縣參加社祭,順便也算認識一下所有人。
馬強來到國相府的大殿主位坐下,笑著說道“諸位都是各縣的縣令、縣丞、縣尉,平原國是否能繁榮,都要靠你們。
我承陛下重任,來到我們平原國,想的就是把平原國的百姓日子搞好,但要搞好,得大家配合,如果政令不暢,執行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那即使我再用心,這平原國也好不起來。
我在想,之所以出現政令不暢等情況,其根源,還在上上下下很多東西沒有說明白,上面不知道下面的心思,下面也不知道上面的想法,今日接著社祭的機會,我就和諸位通一通心。
在你們面前的,是一份題目,題目不多,就三道,諸位請自行答題,讓我看看,你們的心意。”
說著,馬強一揮手,便有侍從將竹簡和筆墨放在各人的桌前。
余壽打開竹簡,只見上面的確只有三問。
第一問,喜喪從儉,可否?意義何在?如何勸導百姓接受?
第二問,鹵田如何治理?所需幾何?
第三問,田為國本,國久而田稀,該如何?
余壽頓時明白了,這哪里是什么看心意,這根本就是投名狀,是試金石。
如果誰要是寫的不和馬強心意,恐怕不久就會被調離平原國吧。
不,也許調離都是好的結局,如果像劉平那樣押送去洛陽,才是真正的慘啊。
余壽想著這些日子馬強的所作所為,心中有數,立刻下筆如飛了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