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強搞小學免費也是思之再三。
后世很多人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話糙理不糙,人這種生物,如果少年時期不好好學習,打下基礎,想長大了再補救,基本就不可能了。
而士族、寒門和黔首在少年時期,基本上過的是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士族乃至寒門都可以有足夠的條件進行學習乃至和大儒交流,而黔首就連認字的機會都很少。
究其原因,還是經濟問題,對于普通百姓來說,任何一個勞動力都是極為珍貴的,就算只有七八歲,但也可以幫忙放牧、砍柴、給家里減輕負擔。
要這樣的家庭放棄這個勞動力,并且額外支出費用到教育上,實在是太強人所難了。
因此,無論是馬強還是后世的各個國家,都在初級教育中實行義務教育,用補貼的方式讓孩子用幾乎可以忽略的費用來接受教育。
?喜歡看魔冥王寫的《科學家闖漢末》嗎?那就記住[文學]的域名[]?『請來[文學]%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不知道國相準備教授何種經文?”糜竺問道。
“豪族大都有家學,來我這里的大都是貧寒子弟,所學不為通達諸侯,只求有一技之長,日后能讓一家溫飽,因此除了少數對經文有天賦的,其他人我準備讓人教授數術、法律、醫術、工學,讓他們出了學堂,足以溫飽。”
馬強沒有說什么科學,畢竟小規模傳授和公授是兩件事,馬強準備讓科學先成為一門雜學混入其他的學科之中,日后等自己有足夠實力了,再慢慢擴大范圍。
“因材施教,國相此策不錯。”糜竺做為一個商賈出身的人,自然不會瞧不起這些雜學。
而且在糜竺看來,如果所有人都學經文,那才是貽笑大方,這種公立學堂,如何能和大族家學相比,讓那些寒門天天看經文,恐怕最后連飯都吃不著。
餓死的士族不多,但餓死的黔首學子可是一隊一隊的。
糜竺在平原城又待了數日,一邊是交割糧食,一邊也是接受從幽州運來的紅星營特產。
馬強又委托糜竺收購糧食的時候順便幫自己招募文士來平原充當教員,這才和糜竺兄弟告別。
——國相府
“截止昨日,平原十縣均已上報春耕結束,各地開荒、洗田、挖渠等工程也告一段落。”華靖捧著一盤子的竹簡對馬強報道。
侯霸這些日子都在稱病,馬強便讓華靖直接做起了國丞的工作。
馬強見華靖的手都在打抖,急忙讓邊上的黃敘幫忙把竹簡端過來。
馬強打開竹簡,看了看,點頭道“好,如今也已經五月,春耕結束,百姓大都空閑,正好可以興修水利,以便明日進一步開荒!”
“諾!”
“對了,聽說你們華氏有一才俊,名為華歆,和管寧、邴原并稱一龍,我平原國正是用人之際,我想招募這三人,不知道華郡丞有何辦法?”
馬強直接稱呼華靖為郡丞,算是給出了砝
碼。
華靖激動的吞了口口水,這個砝碼對于他,的確是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