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
虎牢關,源自西周時期周穆王姬滿在這里曾經捕虎而得名,此處南連嵩岳,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此時的虎牢關上燈火通明,敖倉等地的狼煙讓這里的守軍也進入了戰備狀態,一隊隊甲士不斷的在城墻上巡邏走動,關下更是每十丈設立一火盆,延綿關外數百步,保證了絕對沒人可以在夜色之中毫無聲息的靠近關卡。
突然,遠處的馬蹄聲驚擾了整個關頭。
這個時候,會有誰來虎牢關?
“關下何人?”
“#@¥%¥@”
這說的是啥??
問話的軍士直接一腦袋的問號。
邊上有軍士說道“好像說的是羌話?”
“羌人?難道是敖倉或者滎陽的騎兵?快,去報胡將軍,誰會說羌話,讓他們靠近點,看都看不清!”
董卓的軍中有不少羌人,很快就有會羌話的跑上去問話。
“你們是什么人?靠近一點,站在火盆旁讓我們看清楚點!”
幾個騎兵走到火盆邊上,只見這幾人渾身是血,衣甲破碎,為首一人用羌話喊道“我們是華都尉的部下,昨夜敖倉被夜襲了,就逃出來我們幾個,賊軍還在后面追我們,快讓我們進去吧!”
“華都尉?敖倉失守了?”
聞訊而來的胡軫來到關頭,看向下面用羌語問道“你們是華雄的部下?官居何職?姓甚名誰?”
“我是騎兵什長澤讓,請將軍開恩,讓我們入關休息吧。”
澤讓在羌族語言中是長壽的意思,羌族里叫這樣名字的人不敢說多,上千個應該還是有的,搞得胡軫也一下子分辨不清了。
這時,天色微微發白了起來,下面的騎兵更加焦躁,甚至有的開始叫罵起來,胡軫想了想,覺得只要小心一些也無所謂,便對后面說道“關門開小一點,讓弓箭手都準備好,以防不測。”
吊橋吱吱呀呀的放了下來,接著關門慢慢打開,正在這時,胡軫邊上有軍士指著遠處說道“將軍你快看!狼煙還在!!”
胡軫往遠處看去,果然看到隱隱約約的狼煙。
敖倉沒丟,這些人是來詐關的!
“放箭!放箭!!”胡軫急忙喊道,早已準備多時的軍士立刻萬箭齊發,即使下面詐關的軍士早有準備,也有不少身中數箭。
“不好,被發現了!攻城!!”
隨著呼喊聲,從遠處出現一支騎兵向虎牢關沖來,胡軫急忙下令拉起吊橋,這支騎兵只能在關外對著關口射箭,但騎射對步射實在太過吃虧,沒一會兒就傷了近百人。
“馬國相中箭了!快來人啊!馬國相中箭了!!”
一聲呼喊讓胡軫的靈魂都振了一下,他尋聲看去,借著微弱的陽光看到一個穿著金盔金甲的人身上中了好幾箭,正在被人護著往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