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好書,我從未見過,難道是你先生所創?不知你先生是何人?”孔融繼續問道。
“哈哈哈,我們先生才寫不出來呢,這是印刷書,作者叫佚名,這人可厲害了!寫了好多書呢!”
孔融聽著孩子的話,嘴角不由抽搐了一下。
這群傻孩子,佚名哪里是一個人名啊
孔融又細細問了一些,得知平原各鄉鎮都有學堂,適齡孩童只要不過于愚笨,大都能讀書,不由對走過來的蔡吉嘆道“伯起,《禮記》有云,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平原雖不及,也不遠矣!”
如果不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恐怕無法想象義務教育對社會是多大的沖擊,馬強雖然做不到真正的義務教育,但這樣大范圍的普及教育也是從古未有的,孔融只從這一點,就對還未見面的馬強多了幾分好感。
馬強一直以來都強調教育為先,這一點雖然沒讓他多兵馬,反而讓他少了很多錢糧,但不得不說的是,就是因為這一點,讓不少思想進步的士子加入到了馬強的隊伍中來。
“明公!馬青州來接我們了!”孔融的部將武安國騎馬過來喊道。
孔融應了一聲,和蔡吉坐到車上,向馬強的迎接隊伍駛去。
孔融名聲盛于海內,其麾下也有不少能人,武安國便是其中之一,而且武安國還是黔首出身,是當年孔融跟著平定黃巾時就跟著他的武士,如今也算是熬到了頭,成了北海國的都尉,管亥多次攻打孔融,就是因為他和王修的拼命抵擋才讓孔融如今還有命來見馬強。
王修字叔治,北海郡營陵人,被孔融舉為孝廉,他為人正直,賞罰分明,因此得軍民死力,他和武安國,算的上是北海的一文一武兩大支柱了。
但孔融的真正心腹卻不是這二人,畢竟這二人一個是武夫,一個是擅長實務的俗人,孔融的心腹是王子法、劉孔慈二人,這二人都擅長辯論,和孔融時常一談就是一天,極得孔融的喜愛。
這一次,二人也隨駕而來。
孔融一行人來到平原城外,果然看到馬強在城外出迎,急忙下車見禮。
馬強一手抓著一個,眼神熱烈的說道“多虧了二位之功,方能保一地平安啊,快快和我入內,我已經準備好了酒宴,為二人接風洗塵!”
二人看著馬強這樣,不由心中定了三分。
這一頓酒宴,自然是讓二人大開眼界,無論是吃的還是喝的,無論是用的是還是看的,都是二人從未見過之物,只覺得此生差點白活了一遭。
孔融二人還發現,參加這次酒宴的,可不僅僅是他們二人,還有濟南相華歆、齊國相王豹和樂安郡守徐和。
加上剛剛被馬強上表任命的平原相賈詡,青州六郡國的人也都到齊了。
酒足飯飽,馬強揮手讓歌舞停下,然后看向眾人。
眾人也知道是要談正事了,不由正襟危坐了起來。
“自董卓亂國以來,青州賊兵四起,幸得將士用命,才一一平定,但如今青州白骨露野,百廢待興,如諸郡各行其是,必然難以恢復,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馬強開這個酒宴,目的就是要徹底得到青州的統治權,要知道,刺史是沒有統治權的,統治權是在郡國手里,而青州又不設刺史,馬強也只能這樣迂回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