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馥乃大漢州牧,他袁紹有何功德,敢搶州牧之印?”劉虞氣呼呼的罵道“他袁紹還是我漢室之臣嗎?聽聞他還私刻印璽,他想做什么?大漢朝廷可還在呢!”
閻忠抬眼看了一下劉虞,心中微微嘆息。
他很早就勸過劉虞答應當皇帝,只要劉虞答應,閻忠有信心能拉攏馬強、公孫瓚、陶謙等人擁戴劉虞,如此,大漢也就能經受最小的動蕩實現中興。
但這個想造反想了一輩子的老頭,運氣好像一直不太好。
選的老板,個比個的忠心耿耿,打死不造反。
罷了罷了,現在唯一能謀劃的,也就是讓自己這個傻使君,能有個好下場吧。
閻忠看的很清楚,這天下,除非再出來一個劉秀,否則必然是要改朝換代了。
“袁紹陰奪冀州,卻非人臣之舉,明公身為大司馬,可替國討賊,否則,天下人人學之,天下將愈為混亂。”
劉虞一聽,又有些猶豫了,說道“我先書信一封,勸袁紹還冀州給韓馥,如何?”
閻忠差點把白眼翻到天上了。
自己這個傻使君,能不能認清一點現實。
袁紹要是因為你的書信就把冀州吐出來,那你得先改名叫劉秀
“袁紹如此費盡心機,恐怕不會答應,反而會泄露安東將軍謀略!”閻忠拱手說道“袁紹謀逆,正是明公重振漢室聲威之時。
明公可以大司馬名義下令安東將軍攻河間、安平,下令上代之軍攻中山、巨鹿,令黑山軍攻趙國、魏郡,令劉岱攻清河、魏郡,令并州匈奴攻常山,如此,袁紹三月可平。
屆時明公再收攏各方,率百萬之眾,西取司隸,天下可定!”
閻忠特意不提馬強,就是擔憂馬強進入冀州后會尾大不掉,用心良苦。
劉虞一聽,頓時拒絕道“不可!如此天下將陷于刀兵之亂百姓何辜啊。”
我想哭一會閻忠的白眼再次要翻到天上了。
這是劉虞最后的機會了,錯過之后,劉虞在這諸侯爭霸賽中,就只能坐等退賽了。
劉虞最終只讓公孫瓚一路出兵,同時派人傳書給袁紹,勸其還冀州給韓馥,并且表示,只要袁紹還了冀州,他就會讓公孫瓚立刻退兵。
他也不管公孫瓚到底會不會聽他的話。
公孫瓚在得到了劉虞的許可后立刻開始動手,立刻派人快馬去豫州送信,讓自己的好弟弟趕快調轉槍頭,干死袁紹這個漲停股,同時名關靖寫了袁紹十大罪,將袁紹所有丑事都抖了出來。
哪十大罪。
當年在洛陽,太后承攝,何氏輔朝。袁紹不能舉直措枉,專為邪媚,招來董卓為亂。此乃袁紹第一大罪!
董卓無禮,帝主見質,袁紹不能開設權謀,營救君主,反而棄節逃亡,背違人主,此乃袁紹第二大罪!
袁紹為渤海郡守,準備攻伐董卓,卻不提前告訴還在洛陽的袁氏一族,導致其叔父兄長全家被殺,不仁不孝。此乃袁紹第三大罪!
袁紹興兵討董,如今已經過去了兩年,他不但不體恤國家的危難,反而廣自封植,多引資糧,專為不急,割刻無方,考責百姓,其為痛怨,莫不咨嗟。此乃袁紹第四大罪!
袁紹逼迫韓馥,竊奪其州,矯刻金玉,以為印璽,每有所下,文稱詔書。看袁紹的所作所為,皆是謀逆之舉。此乃袁紹第五大罪!
袁紹還偷偷讓人觀察星象,給星工錢財美食,又攻略其他人的郡縣城池,查抄大臣家財,這是一個漢室大臣該做的嗎?此乃袁紹第六大罪!
袁紹昔日部下故虎牙都尉劉勛,為了袁紹出生入死,幫忙聯系多地諸侯,以結盟討董,卻被袁紹無故迫害。此乃袁紹第七大罪!
故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貢,本來沒什么過錯,就因為不愿意滿足袁紹貪欲而被殺,此乃袁紹第八大罪!
《春秋》之義,子以母貴。袁紹的母親不過是一個丫鬟賤卑,地實微賤,據職高重,享福豐隆。有茍進之志,無虛退之心,此乃袁紹第九大罪!
又長沙太守孫堅,是朝廷封的豫州刺史,率有戰功,其侄繼位,也是朝廷下了詔書的,你袁紹卻無緣無故派遣部下竊取豫州刺史之位,此乃袁紹第十大罪!
洋洋灑灑的十條大罪,可謂是打人打臉,罵人罵娘。
說起來公孫瓚自己老娘也是地位卑賤,他卻罵袁紹出身低賤,也是什么都不管了。
當然,其中到底有多少是他的嫉妒,也沒人說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