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怎么解決無線電傳送距離短的問題,首先就要解釋一下無線電波。
首先,無線電波一般分為長波、中波和短波。
當然,再往后還細分出了超長波、超短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不過這種波對暫時的馬強來說并無實際意義。
由于長波在地波傳播時,其傳播損耗小,傳播穩定,受大氣影響小,在真實的歷史中,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認為波是越長越好,但實際上,長波在大氣層中的電離層對長波有強烈的吸收作用,因此在長距離的通訊中,長波是不如短波的。
短波,也就是頻率在3hz~30hz,波長在10~100之間的波,這種波雖然不利于地波傳播,但電離層對其的吸收很小,因此經過一次反射可以得到一百到四千公里的跳躍距離。經過電離層和大地的幾次連續反射,傳播的距離可以達到很遠。
遠到什么程度呢,這樣說吧,在解放之后,不少潛伏在大陸的特務分子用的就是短波電臺,這東西,在當年可以說5瓦通全球,放在漢末這個年代,就更加了不得了。
而之所以后來的電臺能如此牛叉,核心其實不僅僅在于發現了短波的優點,更在于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明——電子管!
電子管乃至后來進一步發明出來的晶體管,極大的改變了二十世紀的世界,也為后來信息時代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而馬強一直讓顏發研制的就是電子管,他準備在點出電子管這個科技點后,開發新一代無線電電臺!
電子管的作用是什么,這樣說吧,發報機為什么傳輸距離短,你可以理解為你喊話為什么對面樓聽不見,聲音太小了嘛!
那怎么樣讓他聽見呢?
大聲點啊!不行加個喇叭!
電子管就是這個喇叭!
那什么是電子管呢,說他另外一個名稱就好理解了——真空管。
眾所周知,真空環境是更加有利于游離電子的流動的,因此電子管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將小的電信號弄成一大的,給發報機和接收器都加了一個大喇叭,這樣就能喊得更遠,聽得更清楚了。
當然,電子管和后面出現的晶體管比起來又是小巫見大巫了,但晶體管的制造要求更高,電子管的核心技術,就是在真空玻璃管里面裝東西。
這技術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
沒錯,這東西其實是電燈泡技術的附屬品,發明者就是愛迪生,因此最原始的電子管發明于1883年,也就是中法戰爭爆發的年代。
看著顏發小心翼翼端著的一個木盤,木盤上是一個拇指大小的圓柱體玻璃容器,兩根金屬棍從容器里伸出來,馬強看的怎么都覺得可愛。
這東西和后世那些二極管比起來自然是不知道粗大了多少,但在馬強眼里,這絕對是個可愛的小蘿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