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頭稅這個東西,我們遲早要把他廢了!”馬強手指輕點桌面說道“人頭稅不但會制造野民,還會降低生育率,這對我們戰后的人口恢復大為不利。
但就和楊老你說的一樣,工商稅不上去,人頭稅、農業稅我們也降不下來。
說說你和子仲討論的結果吧。”
楊萬里將冊子遞給糜竺,糜竺轉遞給了馬強,馬強一邊打開看一邊聽楊萬里在介紹方案。
“原來的各種稅賦,經過梳理,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類是財產稅,也就是購置一些財產的時候出現的稅賦,如牲畜稅、算車船錢、山澤稅等等,
一類是貨物銷售或借貸導致的稅賦,如市租、算緡錢、貰貸稅等等。
最后一類便是關稅。
我們計劃將這三種稅目下的各種稅目合并為財產稅、市稅和關稅三種。
其中財產稅按照擁有車馬房屋山澤的人家一次性收稅或按年收稅,而收稅的依據便是當時過戶時說需要立的契券,并且宣布只有繳納了稅賦并且得到官府契券的交易才有效合法,根據初步的設想,車馬船只皆在過戶時一次性收稅,房屋山澤則按年收稅。
而市稅,是最難征收的,子仲建議強制要求所有商賈買賣時均需開具質劑,一式三份,一份自行保管,一份交于買者,一份交于官府,以此來收稅。”
“質劑?詳細說說。”
楊萬里看向糜竺,糜竺拱手說道“這還是聽了鄭公的課后,卑職才有所啟發。
《周禮》有言:聽稱責以傅別,聽取予以書契,聽賣買以質劑,鄭公說,質是一種長券,用于人口、牛馬一類大買賣劑是一種短券,用于兵器、糧食、布匹一類小買賣,兩者都是由官府設置的質人替買賣雙方制發,以此來確定交易。
在下以為,讓官府設置質人替買賣雙方制發過于繁瑣,不利于日后商賈買賣,不如由官府印制特制的書卷,交予商賈,商賈開具后,再還給官府繳納稅款。
如此一來,即有利于商賈自行記賬,也有利于官府收繳市稅。”
這不就是發票么。
馬強眼珠轉了轉,后世的華夏基本上也是按照發票來收稅的,雖然允許有未開票收入,但因為后來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不開票給對方,對方就沒法抵扣稅款,因此基本上所有的商業活動都會開票。
當然,一些根本無法抵扣稅款的個人或者小規模納稅人除外,在后世的餐館中,就時常有老板以飲料代替開票的小手段來逃稅。
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情況,后世那是因為進入了信息時代,是信息比對抵扣,很難出現陰陽票,但在這個時代,陰陽票不要太簡單啊。
馬強便把自己的疑慮說了出來。
“如果有商賈,明明是給客商交易了十萬錢,但在書卷上只記錄為一萬,并且給客商寫的是十萬,那該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