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自己已經命不久矣?
難道綿竹的大火真的是天譴??
劉焉的年紀已經不輕了,他通過五斗米教?更清楚這個世界沒什么長生之道?否則張魯就應該還有個父親在人間。
現在他只剩下劉璋這么一個繼承人了?他必須用最后一口氣,為劉璋鋪路。
可憐天下父母心,劉焉生命的最后一點時間,想的都是怎么給孩子一個更穩固的江山。
益州,共有十二郡,一百一十八縣,人口鼎盛之時近八百萬,如今雖然經過多次戰火,但因司隸、南陽等地的人口不少逃到益州,使得益州人口尚有近七百萬,人口聚集的主要郡為永昌、巴、蜀和廣漢四郡。
永昌也就是后世的云南省西部、緬甸東部,多有蠻族聚集,而巴蜀、廣漢三郡的位置就是成都平原附近。
可以說,掌握了這三個郡,就掌握了大半益州。
劉焉的麾下,分為兩個派系,一個是以趙韙為代表的益州派,一個是以外來豪強為主的東州派。
不過和已經團結起來的益州派不一樣的是,東州派因為來源太散,互相之間還沒有構建牢固的利益聯盟,使得東州派并沒有一個可以服眾的頭領,或者說,同樣是外來者的劉焉就是他們的頭領。
劉焉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東州派慢慢過渡給劉璋,同時做好自己死后內外動亂的準備。
益州派和東州派的權力之爭,就和袁紹手下的冀州派和南陽、潁川派之爭一樣,益州派在益州耕耘百年,根本不愿意讓出權力和土地,而兩手空空進入益州的東州流民們,最需要的就是土地。
因此,要控制東州派,核心就是兩個字——授田!
遷到成都去!
成都,那里是天府之國,用無盡的田地,只要將東州流民安置在那里,再讓已經和劉璋結為兒女親家的龐羲輔佐,必能在未來保住益州。
至于昔日跟隨自己一路走來的趙韙,劉焉已經決定要將其逐漸趕離政治中心了。
劉焉可不相信自己的兒子能玩兩派平衡這么高難度的政治技巧,他只能讓劉璋走扶外壓內的路子,雖然這樣將使得益州人心不齊,難以進取,但卻是最能保證劉璋地位的路子。
至于外部,劉焉最擔心的不是北邊的董牛等人,在他看來,董卓死后,董牛等人所做得一切都是在茍延殘喘,日后必定會被人擒殺,他擔心的,是自己的同宗,八駿之一,荊州牧劉表。
劉表在董卓死后,也沒閑著,送了不少金玉到長安進貢,然后換回來了荊州牧,鎮南將軍,成武侯的官位,并且有開府之權。
劉表在趕走袁術后,對內修整軍備,勸耕農桑,同時安撫荊南,想辦法成為真正的荊州牧,對外則看上了交州和益州,交州弱,劉表用的是拉攏,益州強,劉表用的是打壓。
劉焉相信,只要自己一死,劉表這個同宗兄弟一定會出兵攻打益州的。
而要對付劉表,絕對不能使用東州軍的力量,而應該消耗益州派的力量。
思慮已定,劉焉就撐著最后一口氣行動了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