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再次往北,經過大半個月的辛苦,馬強終于將袁紹遺留下來的文武談了個遍,倒也是碩果滿滿。
袁紹的幾大謀士中,田豐早就被俘,現在已經在馬強這打白工了,審配自殺,許攸早降,只剩下沮授、郭圖、辛評、荀諶、陳琳、逢紀、辛毗等人,其中沮授也不知道是不是覺得沒臉去見韓馥,堅決不降,最后甚至以絕食相抗,馬強只能放棄,讓他到壺關為袁紹守墓,算是全了他的忠義。
和沮授不同的是郭圖、陳琳,二人在馬強剛剛表態后就立刻投降了,隨后郭圖說降了好友辛評,許攸說服了逢紀。
其實這幾人愿意投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都不是冀州人,而是潁川和南陽人,他們在冀州并沒有田地被馬強清分給其他百姓,反而更容易加入馬強的隊伍。
和這些高級官員不同的是,袁紹的中級官吏中有大量的冀州人士,這些人都不滿馬強的清分田地政策,例如栗攀、牽招等人,他們在馬強勸降的時候,都提出要修改冀州的田地清分方案,并且希望馬強能歸還他們土地。
清分田地是馬強的基本國策,馬強自然不可能修改,面對這些跟著袁紹來到并州的傳統冀州士族,馬強也只能讓他們繼續在牢房里蹲著,一些一見面就開始問候馬強家女性的,馬強也不吝嗇追加名單。
河北也不缺這幾口牢飯,等十幾二十年后,天下大局已定,再慢慢特赦這些士族吧。
反正經歷過兩次黨錮之禍的士族們,對坐牢這件事也習慣了吧。
至于袁紹的武將中,麴義、淳于瓊、高干已死,張郃早降,呂曠、呂翔兩兄弟也在界橋之戰就被俘了,現在還在服役呢,而顏良、文丑在甘始的勸說下投降,韓猛、高覽自帶一軍,得知袁紹已死的消息后也放下了武器,如此一來,馬強倒是得到了完整的河北四庭柱一正梁。
除此之外,蔣奇已經死于之前的亂軍之中,朱靈不知所蹤,據說是逃出城了,反正一直沒有抓到,其余將領也和文臣一樣,冀州出身的投降的少,被袁紹從其他地方招攬的投降的多。
值得一提的是,并州出身的士族卻對馬強的到來很是歡迎,因為現在的并州實在太需要一個強大軍事力量保證他們的安全。
反正并州問題并不是地少人多,而是漢人的地越來越少,導致被擠壓的漢人口開始沒田可耕,因此只要恢復了并州九郡安穩,別說清田,你能讓每塊田地都有人就不錯了。
否則再過幾十年,他們大概就要考慮是不是要投效不斷東侵南擴的匈奴等族了。
總而言之,馬強這一次也算是得到了高級文武官吏數十人,中低級不計其數。
為了解決這些人的官職問題,馬強通過電報和賈詡、郭嘉、段英等人商討多次,最后定下了方案。
并州做為邊州,又有匈奴、鮮卑在側,無論是并州刺史還是并州牧都天然的會有一部分軍事職能,馬強最后啟用了早期跟隨自己的寇憲為并州刺史,并且按照寇憲的建議上書長安要求放公沙孚為上谷郡守,算是報答了當年公沙孚支持自己起兵的恩情。
而且這也是為了安穩因為清分田地而被征北軍修理過的大族的人心,畢竟青州清分田地時,公沙一族被當做典型來懲戒,現在重新啟用公沙一族的公沙孚,有極大的政治意義。
河北統一了,接下來就是要發展恢復,馬強不希望這個時候人心混亂。
之所以為刺史而不是州牧,也是因為馬強準備逐漸改革州牧或者刺史制,來自后世的他看現在的州牧制或者刺史制,總覺得都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