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草原部落的牧民很羨慕烏桓人從此可以進入長城之內生活,而且還可以用牛羊馬匹甚至是羊毛換取穿不完的布匹和吃不完的糧食。
但對于草原部落的各個首領貴族來說,卻大都難以接受甚至是恐懼現在的烏桓。
因為烏桓以后再也沒有部落首領這么一說了,隨著流官制度的不斷推進,他們這些部落貴族將再無現在手握一部生死的權力。
反正他們這些部落首領的生活質量從來就沒差過,這不純賠么。
劉泉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他猶豫了一下說道“兄長,你畢竟是單于,馬征北再怎么樣都會保住你我的富貴的。”
于夫羅的眼珠不由轉了轉。
劉泉話里意思很簡單,只要他們家族利益有保證,管其他貴族那么多干什么。
如果真的讓匈奴建郡,他們最起碼也能當個郡守,以后說不定還能當州牧、刺史什么的。
這可比單于地位高多了。
自從建武二十四年的那場內亂后,當年能和大漢帝國打的你來我往的大匈奴就一去不復返了,想當年的冒頓單于,差點圍殺漢高祖,而后來的南匈奴單于,甚至會被一個漢中郎將逼死。
沒有大國尊嚴,別說小民幸福了,王侯又如何,說殺就殺,你拿我何?
這道理,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通用的。
“你要我背叛匈奴?”
“兄長,這哪里是背叛?昔日漢地也有七國,如今何在?張良乃韓國公子,他最后輔佐何人?韓國難道后來在劉邦的手下復國了?
我們匈奴和漢人千年前也是一家人,現在最多……算是回家。”
于夫羅瞪大了眼睛,感覺有些不認識這個弟弟了。
“這話……是誰和你說的?”
于夫羅可不相信自己弟弟能說出這樣的話,不說別的,張良原來是韓國公子這就明顯超過了呼廚泉的知識儲備。
“是指導員教我的”
“指導員?那是什么人?”
“征北軍的軍制中各部需按照編制配備指導員,這些指導員都是將軍府直接派下來的,一般負責教軍士學習文字和讀書以及其他生活方面的事情。”
“軍士也要讀書?”
別說這個年代,即使是后世的紅色軍隊出現之前,普通軍士要讀書也是人們無法理解的。
讀書和舞刀弄槍的武夫,似乎本來就不應該有任何關系。
“你說的軍士是不是軍官之意?”于夫羅想著呼廚泉大概是說錯話了。
“不是,是軍士,在征北軍,即使是最低級的軍士也要讀書,據說他們一旦年老或者殘疾,就會被安排到郡縣中充當官吏,因此征北軍的軍士大都愿意死戰!”
于夫羅聽完,在想想匈奴自己,頓時覺得沒法比。
草原民族一向求生不易,別說傷殘老兵了,就是四肢健全的老人,也時常會被部落拋棄。
壯者食肥美,老者飲食其余,貴壯健,賤老弱,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那是無數老人尸骨堆出來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