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旻做為五個將軍中最有文化(自認為)的人,看報是讓他在平日里增加談資的一個重要信息來源。
“三年內禁止私人糧食釀酒保障口糧安全??”董旻摸了摸下巴,征北軍的政策給了他一個不錯的靈感。
如果中彩票的人太多。
那就只允許固定的幾個人中獎好了。
這長安,乃至關中,可是他們董軍的地盤,誰能釀酒,還不得聽他們的話?
而且這還能緩和一下五個將軍府之間的矛盾。
董旻越想越覺得這是個好主意。
爭權奪利個什么勁啊,大家一起發財不好嗎?
董旻想到就做,立刻派人去請牛輔、郭汜等人商議這釀酒賺錢不是,是糧食安全的問題。
隨著董旻幾人聚集到一起,一道電波也傳回了廣宗。
——廣宗
“伯安公,這一次并州案你們監察委員會干的漂亮啊!”
馬強一臉笑意的引劉虞入內坐下,看著嘆氣的劉虞就想笑。
本來想抓軍方的把柄,結果卻抓到了士族的問題,劉虞的郁悶可想而知了。
“將軍,之前是我過于武斷了,我也沒想到,那些人居然如此大膽!”說著,劉虞不由想到了那壯士斷臂的許攸。
要說許攸沒問題,那劉虞是不信的。
但短時間內,也的確抓不到許攸自己涉及貪腐的證據。
想到這里,劉虞說道“將軍,我在并州處理不少案件的時候發現很多官吏自己并不出面,而是讓他們的家人乃至族人出面,一旦事發,就讓這些人做替死鬼。
如果這些官吏擔心風評,自己辭官也就算了,但如有人不要面皮,漢律對這些人確實難以懲治,這也是為何我大漢吏治日益敗壞的原因之一了!”
東漢的官員大都是一族的族長或者重要成員,而在東漢這個年代,這一族可能有數百上千人,如果說一族人犯法你就要族長辭官,那誰都當不了官了,因此不誅連是維持官場生態的正常操作。
更何況,對于古代的官員來說,貪腐是罪名,但絕算不上什么罪過,比如后來的石崇,別說什么貪腐了,人家是直接劫殺客商,但因為是晉朝開國重臣石苞的兒子,自己又先得司馬炎信任,后巴結奉承權臣賈謐,不但沒事,還一路高官得坐。
還是那句話,在家天下的時代,只要你跟對人,不激起民怨,貪污真的不是啥事,甚至上位者知道后都會一笑了之,覺得你這個人有缺點可以重用呢。
但馬強不是司馬炎或者司馬衷啊。
他可不愿意學什么用貪官,棄貪官的具官之術。
何況那壓根就是后人偽作的假術。
“伯安公,你說的也是我擔心的,如果所有違法的官吏都把罪名推給下屬或者奴仆、家人,那么他們還會害怕律法嗎?百姓的冤屈還有申訴的地方嗎?”
劉虞本只是想抱怨一下,畢竟他也為官多年,知道其中奧秘,卻沒想到馬強一本正經的和他討論了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