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王奇的思想,愈發接近。
諸葛豐雖說會武藝,但更趨近于謀士,跟著王奇久了,雖說和王奇稱兄道弟,但隱隱的,甚至自己都沒有發現,已經以王奇意見為主。
這是長時間潛移默化的改變。
馬車一路疾馳,從洛陽到長安距離不遠,短短不到三天,在九月上旬,一行人抵達了長安邊境。進入長安縣境內,沿途官道上的人多了起來。
只是來往的商人雖多,沿途趕路的許多百姓,依舊面色蠟黃,衣衫襤褸。
這些百姓,都是往長安去。
長安是大周帝都,帝國中心,到了長安或許能討一口飯吃。
王奇一行人繼續趕路,抵近中午,途徑一處村落。
王奇讓馬夫停下馬車,下馬車來到林元崇的馬車邊,建議道“師伯,如今離長安城,還有一段距離。不如我們在村子里面歇腳,找一戶人家吃點飯。稍做休息,再繼續趕路。”
林元崇道“可以”
王奇點頭應下,吩咐了馬夫調轉方向,往村子去。
村子里面是狹窄的小路,馬車無法通行,所以馬車到了村口,只能把馬車停下,一行人沿著小路進村,在村口看到了一處宅院。
宅院倒是挺大的,屋子都以竹制成,是竹屋。院子中,栽種著一株株青竹。而屋子外面,有一圈用竹子圍城的院墻。
整個院子的布局,頗為典雅別致。
王奇上前敲門,不多時,房門打開,一個老嫗打開門,詢問道“你們找誰”
王奇說道“老人家,我們是往長安去的,抵近中午附近沒吃飯的地方,故而前來叨擾。請老人家放心,我們吃飯給錢,不白吃白喝。”
老嫗笑著擺手道“不過是一碗飯而已,沒什么的,來,請進。”
王奇擺手讓林元崇走前面,一行人進入。
院子中,一老者正看書。
老者身穿粗布麻衣,花白的頭發用木簪固定,老臉上滿是褶子。甚至他的臉上,已經有了許多老年斑,看起來很是蒼老。
老人雖老,氣質卻不凡。
儒雅淡然。
那淡然灑脫的姿態,更有看透世情的豁達。
林元崇看到老者,蒼老的臉上露出驚訝神情,問道“伯達兄,你怎的在這里”
老者聽到林元崇的話,抬頭看過來,也是驚訝道“賢弟,你怎么知道老夫在這里。不對,不對,你如果知道,就不該詢問我為什么我在這里了。”
老者名叫柯良,字伯達。
是林元崇的好友。
柯良昔日在朝為官,擔任禮部侍郎,是禮部的二把手。只是趙昱、趙治爭斗后,朝中官員紛紛站隊,攀附官員。柯良看不慣這些,干脆自己辭官離去。
柯良辭官后,就在長安縣京郊區域住下。
也就是如今的村子。
柯良所在的村子,名為上元村。村子中人不多,有二十來戶人。
柯良站起身,老臉盡是笑容,開懷說道“沒想到,賢弟竟在上元村和我相遇,真是緣分啊你們沒吃午飯,正好,我們老兩口也還沒用飯,等一會兒后,就可以用飯了。”
林元崇微笑著進入,引薦了王奇、諸葛豐,一行人在大廳中落座用飯。
柯良看向林元崇,詢問道“賢弟,你如今是怎么一回事”
眼下的一個情況,他還不曾弄明白。
林元崇解釋道“我受朝廷的征召,入朝擔任國子祭酒。今天途經此地,想著中午飯沒吃,離長安城還有一段路程,所以來村子中歇腳吃飯。沒想到,竟碰到伯達兄。”
頓了頓,林元崇道“伯達兄,你一直住在長安城的,怎么到京郊來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