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第一步防線,便是先在大同江邊上搭建起防御工事,布置防線。大同江如今,水流仍是湍急。齊國要渡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這是第一道防線。”
“我們的第二道防線,在曹山口。曹山口的這一處位置,是南下的必經之地。這一處位置,距離最北方的大同江,約莫有三十余里的路程。”
“所以我們就在曹山口的兩側山坡山,占據高地,扼守這最主要的制高點。畢竟我們如今有了步槍,憑借自身的步槍,那就可以攻擊山下要橫穿過去的敵人。”
“齊國的軍隊,想要對過曹山口,那是很難的。”
“我們的第三道防線,在永定城。這一座城池,是從過曹山口后,繼續南下時,最大的一座堅城。當年為了抵擋大周的進攻,曾經在永定城的左右兩側,各自修建了屯兵駐扎的城池。”
“只要是齊國來進攻,兩處的兵力都可以同時馳援。”
“目前來說,這是當下的一個防守策略。”
“當然,我也并非是沒有考慮,我們主動進攻。只是要主動殺過去,直接和齊國正面交鋒,我認為我們高句麗,還不具備這個實力。”
“齊國畢竟能擊敗海西帝國,能擊敗倭國,甚至于鮮卑都投降了,所以我們把事情考慮更壞一點,首要就是我們自身,可能擋不住,全線防守。”
“等這一戰打下來,如果發現,我們有反擊的機會,到時候再考慮反擊。”
“如今能擬定的策略,就是大方向的策略。等一切的方向定下,那么等到了廝殺時,再慢慢來調整。”
乙支文雄侃侃而談。
他那一雙略顯渾濁的眸子中,卻是閃爍著精光。
他并非是大宗師,卻是踏入宗師境多年,是巔峰境界的宗師。故而雖說有些年紀,但乙支文雄的精氣神極好,絲毫不顯蒼老。
樸亦盛聽完后心中也是盤算了一番,他是贊同的,但沒有立刻表態,而是看向了李昌訶,道“丞相,你看老將軍的建議怎么樣”
李昌訶說道“大王,臣是贊同的,論及調兵打仗,論及打仗的能力,我高句麗上下,老將軍便是經驗最豐富的的人。”
“他的建議,我認為已經很合理。如今朝廷中,要做的事情,那就是糧草上的補給,以及槍支彈藥的,確保后勤的穩定。”
“當然,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宣傳我高句麗即將遭到滅國之戰,必須要一戰。所以動員所有的人,讓所有人都參與進來,我高句麗這一戰,全民皆兵,全部都來抵抗。”
樸亦盛道“丞相所言甚是。”
頓了頓,樸亦盛繼續道“這一戰,丞相和大將軍全權調度。不論是文官,亦或是武將,整個我高句麗國,傾力準備一戰。”
“是”
李昌訶、乙支文雄齊齊回答。
崔敏承和鐘金國也是跟著回答,兩人是最主要的參與人員,也都明白這一戰的關鍵。
都是做好了準備。
這一戰,高句麗全力以赴。
一眾人各自離去,樸亦盛一個人坐在營帳中,思考著后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