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少許兵力前往,還是有可能的。
肖慶之問道“你們認為這一計劃怎么樣”
聶封道“我贊同。”
秦常源道“原則上,我也贊同。不過暫時,還是要等前線的哨探送回消息。”
肖慶之點了點頭。
四人商議大方向的策略,繼續趕路。
走了不遠,前方官道上傳來了噠噠的馬蹄聲,就見一個士兵,已經是急匆匆的奔馳而來,這是專門去前線打探消息的。
士兵回到肖慶之的身旁,稟報道“肖將軍,曹山口的地理情況,以及曹山口的敵人兵力部署,也已經摸清楚了。”
昔日沒有望遠鏡時,要打探消息其實不容易。
如今,卻不一樣。
有了望遠鏡,你隔著老遠,就可以把遠處的情況看清楚。
對于負責偵查的哨探來說,這就是契機。
打探消息,更為精準。
譬如這一次打探曹山口的情況,哨探借助望遠鏡,隔著老遠,就可以看清楚曹山口山上的兵力布置情況,也能知道山體是怎么一回事。
肖慶之接過來,就迅速的瀏覽,他看完后,把書信遞給了聶封,便道“曹山口兩側的山體,地形比較陡峭,且都是堅固的巖石,不便于炸毀。”
“這個前提下,就別想著炸毀曹山口的山體了。”
“至于兩側的山上,已經打探到金在山的兵力,有布置,但不是太多。反倒是我們的士兵晚上摸過去時,發現曹山口南線方面,有金在山的兵力駐扎鎮守。”
“也就是說,如今的曹山口,實際上等于是一個口袋陣。左右兩側山坡上,是金在山的兵力。前方的出口,也被駐扎的高句麗軍隊堵住。”
“這就意味著,我們一旦鉆進去,就會遭到三個方面的攻打。”
“按照秦常源的策略,我們派遣少許士兵度過到山口這一區域,在南線切斷金在山的后勤補給。可是金在山的大軍駐扎,這一謀劃,也就有些難辦了,近乎是不可能辦到的。”
林余澤也皺起了眉頭。
他思考出破敵的計策,沒想到金在山方面的布置,竟是如此的嚴謹。
如果金在山帶著人都在山上,只有少數在曹山口南線駐扎,那么齊國的士兵度過了曹山口,金在山就被孤立。如今情況卻不一樣,想要孤立金在山很難。
秦常源主動道“事到如今,的確要改變策略和計劃。否則這一戰下來,我們根本就無法取勝,甚至會再度重演大同江南岸渡江的情況。”
林余澤道“是這個意思,我也認為必須做出調整。這些高句麗的人在山上,大規模的轟炸可以,但要滅掉對方也不容易,情況很難辦啊”
秦常源道“可否繞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