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他不敢說不管樸元啟的性命,所以弄了個有些不切實際的上策。
樸亦盛皺起眉頭,心想樸永元此前出使,就是去求和的。當時,王奇就拒絕了。而且王奇如今打破了大同江、曹山口和永定城,已經是浩浩蕩蕩的殺來,他怎么可能還會同意這樣稱臣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勒令高句麗投降呢
樸亦盛倒是沒有多說什么,轉而問道“中策呢”
李昌訶道“臣的中策,便是立刻讓大將軍,調兵在通往平壤的路上,設下關卡,阻擊南下的齊國大軍。即便是王奇手中,有著金在山和太子,也不管他們,誓死抵抗。”
“總之,沿途關卡節節阻擊后,我們還可以退回城內,借助平壤城抵擋。我們手中,有著步槍在,還有著大量的火藥。”
“雖說我們沒有大炮,可是火藥制作成的炸藥包,還是能起到作用的。我們借助堅城抵擋,一樣是能守住這縣城的。”
“另外,再號召高句麗各地的人,起兵勤王,回來馳援平壤。這一戰不在于一時半會兒,也不去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就打持久戰。”
“只要是我們堅持下去,等到冬日來臨,大雪封山,乃至于封堵道路,王奇的兵馬成了孤軍,我們也就有了反擊的機會。”
樸亦盛聽完后點了點頭。
這一計策,的確是不錯,有極大的可能守住帝都。
然而這一策略,卻是會導致樸元啟被殺,畢竟執意和齊國抗爭到底,作為人質的樸元啟,也就沒了存在的必要。
樸亦盛心下喟然嘆息,這才是李昌訶的真正計劃。
只是,李昌訶擱在中策。
樸亦盛如果膝下有很多的兒子,那么即便是太子被抓,樸亦盛也不擔心,也敢于一戰。問題是,樸亦盛膝下只有一個兒子,如果是不管樸元啟的生死,那就意味著,未來他膝下沒了兒子。
樸亦盛的內心有遲疑,他暫時還未表態,就再度問道“丞相,下策呢”
李昌訶說道“大王,臣的下策,就是投降之策。為了顧全太子安全,為了保全高句麗皇室一脈,加之大同江、曹山口和永定城三地落敗,極難抵擋。所以下策,便是直接投降。”
樸亦盛道“一旦投降,等于把我們的生死,都交到了王奇手中。這一投降,和稱臣都不一樣,等于我們如今,就和鮮卑一模一樣了。”
李昌訶道“是這個意思。”
樸亦盛深吸口氣,道“這樣的策略,實在是不妥當。”
李昌訶見樸亦盛只說了下策,沒有點評中策和上策,他鄭重道“大王,上、中、下三策,都已經擺在了眼前,該怎么選擇,請大王決斷。”
他把皮球踢了回去,還是讓樸亦盛自己來選擇。
乙支文雄暗道李昌訶老辣。
不愧是老臣。
這一上、中、下三策,便避免了自己來選擇,而是變成了樸亦盛自己選擇。
乙支文雄道“大王,臣也認為如今的選擇,不外乎這三種。我們是戰是和,都由大王來選擇。不管如何,臣都誓死追隨大王。”
“臣誓死追隨大王。”
李昌訶也是再度表態。
樸亦盛暗道兩個老狐貍,竟是完全讓他來決定。
樸亦盛當下,也是無比遲疑。
他一時間難以決斷。
不管樸元啟的生死嗎
他做不到。
可是,舍棄高句麗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