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這會兒瞧著姜寶玉,滿眼都透著喜歡。
姜寶玉也很謙虛,“嗨,我因著家里的生意,常年混跡于男人堆里,練就這副嗓子也安全些。為此我爹還專門請了個戲班子在家里,從小教我老生腔調呢。”
聽到這話,雨花等人卻忽然不作聲了,自古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才是正道,便是大燕民風開化,已嫁人婦可以出門討生計,也沒有叫在室女這樣拋頭露面的道理。
姜寶玉這樣常年混跡于男人堆里,總是難免名聲不好的。
倒是許清夢及時化解了尷尬,有些擔憂地問道“不過寶玉,你真覺得這樣做,能叫豆花她們幾個改過自新,重新做人嗎
而且咱們給她用的是你在青樓女子那里得來的脫毛方子,要是萬一再長不出來,露餡了怎么辦”
姜寶玉給衣帶打了個節,若有所思地說道“只要她們還怕死,就不離十,若是還不能改,我也不會再心慈手軟了。
至于那脫毛的方子,也只管的了一時,沒有一勞永逸的藥效,只要停藥不用,用不了多久,豆花的頭發還會再長出來的。”
姜寶玉說著,忽而笑看向雨花,道“你們也別光夸我了,這次要不是雨花姐姐找來那么多宮女的私密信息給我,咱們也成不了這事兒。
不過我其實早就想問了,雨花姐姐到底是怎么知道這么多事的呢”
說著,姜寶玉的瞳孔忽然縮小了一些,想要借著山洞里灰暗的微光努力看清雨花的神情。
一直以來她都覺得雨花有問題,這一次,她能夠解開答案嗎
------題外話------
上帝一詞在此表示天上的帝王,此說法在封神演義和隋唐演義中都有出現,并非西方的上帝。
私以為漢字中少有泊來語,便是有些近代才出現的物件,比如鬧鐘、自行車等,也多為語意組合,有一定的歷史延伸。
因而未必看到一個現代比較常用的說法,就代表古代一定沒有,是效仿西方的。
就比如眼鏡,想來一定有寶子看過一個關于清明上河圖中戴墨鏡的男人的熱搜吧。
其實茶色偏光鏡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后又有了戴在眼睛上遮擋風沙遮蔽陽光的眼衣,一開始為青銅材質,后改善為黑紗眼衣,在隋唐時期十分流行,這便是墨鏡的前身。
而眼鏡有實物圖出現在中國古籍上,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據不可靠消息表明,那會兒管眼睛叫叆叇。
原本文中想給姜寶玉戴個墨鏡的,但思來想去,怕寫墨鏡會出戲,寫叆叇又難懂,故而換成了眼衣。
不過說到墨鏡,我便又想起一個不保真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相傳墨鏡一詞是唐伯虎在野外作畫無聊時,偶然用筆墨畫成眼鏡形狀,戳兩個洞穿入毛筆,再在鏡片位置戳幾個小洞戴在眼睛上,可擋陽光,因為后來在眼睛上留下墨跡,因而取名為墨鏡。
哈哈哈,我今天好像比較啰嗦,可能是數據不行沒什么人看,放飛自我了。
但我是個說到做到的奇女子,爆更第五天,加油,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