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家里玩。”在家自由自在地玩來玩去。
“不行哦,背上你們的小書包,還是得去上學校。”
“隔壁黃老師家的墩墩,花花媽家的跳跳也上幼兒園了,你們跟跳跳墩墩一起上幼兒園。”
秦柔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突然覺得跳跳和墩墩這兩個名字搭配在一起,聽起來就像是跳跳和蹲蹲一跳一蹲,一蹲一跳,就像是在做“小蛙跳”。
張團長跟劉政委不愧是曾經的好搭檔,就連孩子們的小名,聽起來都格外有配合感。
人家是蹲蹲跳跳,他們家是粥粥餃子。
“隔壁家回來了”張團長跟黃欣穎道。
黃欣穎點點頭“可算是回來了,不過是走了一個月,我卻感覺小秦他倆帶孩子走了很久,之前還真有點不習慣。”
“說真的,我也有點不大習慣,鄰里鄰居的,抬頭不見低頭見,一兩個月沒見,還真覺得奇怪。”
“又看見他家的舟舟餃子在院子玩了。”
隔壁家走了一段日子,張團長夫妻倆還真挺不適應的,他們家墩墩已經上幼兒園了,還沒來得及讓隔壁知道。
“我重新畫了一本苦瓜繪本,還沒讓隔壁的小秦夫妻倆看過。”
“喏,我這還寫了苦瓜和蘿卜的對話”
黃老師“”
張團長皺著眉頭看她“我畫的蚯蚓是不大好看,但是蘿卜和苦瓜簡單啊,這兩的對話,對孩子來說很有教育意義。”
“孩子不能挑食,你說是不是蘿卜和苦瓜都要吃”
“咱家也買了臺縫紉機,給咱墩墩親手做一件小衣裳,咱們墩墩就縫個可愛的小蘿卜怎么樣”
“要繡你自己繡,反正我絕對不繡。”黃老師覺得自己要備課要改作業,為什么還要給孩子縫紉做衣服,做衣服也就算了,還要縫個“小蘿卜”在胸口。
盡干些無聊事。
“我來就我來。”到了今年,張團長已經漸漸的漸漸的他看開了。
都正大光明在院子外面洗了衣服,也在家進了廚房,別的他還不能做嗎
更何況縫紉機和針線筐都擺在自己家里,黃老師不愿意踩縫紉機,那就他來咯,都是當兵出身的,誰當初沒有拿起針線給自己縫過被子
黃欣穎以為他在開玩笑“你真的要踩縫紉機啊”
“我給咱們兒子做衣服。”
張團長別的不說,他真的是個行動派,說做衣服,就絕不含糊,裁剪布料,給自己孩子墩墩做了一身上白下綠的小衣服,胸前還給縫了個胖乎乎的大蘿卜。
真別說,張城北的手藝非常好。
黃欣穎見了自己丈夫做出來的衣服,也不得不佩服他了。
張城北得意忘形,炫耀道“人家舟舟餃子跳跳都有,憑啥咱們家墩墩沒有呢”
“你瞧這個蘿卜大吧”
“大,的確大。”黃欣穎看著孩子衣服胸前的大蘿卜,實在是不懂自家老張的倔強,“你干嘛弄個大蘿卜上去像人家隔壁弄個可愛的胖魚不行么”
一看見大蘿卜,黃欣穎就容易想到自家兒子吃了蘿卜后的臭屁。
“你這個女人,你就不懂了吧不講究了吧縫個魚上去,那不就成了跟屁蟲,拾人牙慧”
“咱們家兒子墩墩最厲害,隔壁舟舟餃子兩兄弟不是怕吃蘿卜嗎咱家孩子就印蘿卜,嘿嘿,就跟墩墩跳跳一樣,給我蹲下來給我害怕”
跟無數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家長一樣,張城北也希望自家孩子在方方面面超過身邊的同齡人。
這就是家長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