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北方人食麥多,南方多食黍、米,這一小碟里,是既有北方口味的“酥”,又有南方口味的“糍”,十分用心。
沈霽面帶微笑,朝眾人解釋“此二物,一個叫翡翠酥,一個叫桃花糍。”
他仔細介紹起來“翡翠酥皮薄餡嫩,鮮美不膩。多層皮層香酥,大家可試試看,每一層酥皮都薄如蟬翼、重重疊疊、層次分明。“
“這桃花糍是由兩層而成。內一層,是用濾掉
豆皮制成的豆沙,混合桃花,制成叫桃沙臛的餡料。外一層,是將上好糯米搗打成糍糕。桃沙臛被塑出了桃花花形,夾入糍糕內。”
眾人對制法顯然不感興趣,但他們不得不承認,這“桃花糍”太特別。
在薄薄的呈半透明狀的一層糍糕內,內里桃花朦影玲瓏,活靈活現,似花非花,與當下周遭千樹萬樹枝頭艷麗的真花遙相呼應。
微風送爽,桃林內花香盈鼻,花瓣紛飛,寥寥落于桌案,這“桃花糍”此刻何等應景
文人墨客們本就喜好這種有情調、有美感的東西,再見眼前這獨獨一份的綠酥拖紅花,便更覺匠心獨具。
而這時,沈霽又恰如其分地補充“這桃花糍是我堂妹親制親作,絕無僅有。”
這一下,席間人們不禁低低私語起來。郎君們驚訝于沈娘子的巧思,抬眼看她時,見她白膚飄紅,灼若桃瓣,更覺得她貌美。小娘子們心中卻更酸更氣這位沈娘子,如此心機。
被眾人關注的沈蓁蓁心中自得,縱然貴族女子擅茶擅花擅庖廚者眾多,但這個融合精湛雕刻技術的活,她們是不大會的。
沈蓁蓁別的本事不大,但自小養在其祖父母跟前,耳濡目染下,很好地繼承了祖父和父親擅長書畫、工藝的特長,書、畫、雕、塑、篆、刻無一不會。可惜此朝風氣限制,女子的此類才華被視為上不得臺面的手藝。
她家境優渥時,也學旁的貴族小娘子們普遍學的琴棋書畫、歌舞茶花,可十歲后條件不允許,也就停了學。這才將工藝上的手藝用在了茶點上,有了這“桃花糍”。
迎著眾人目光,她矜持一笑,用余光去看隔壁桌那位郎君的動靜。
面對至美至有格調的糕點,蕭衍此刻
只有一個想法這東西,就是今早石柒在他跟前賣力推薦,而后大快朵頤的那個罷
果不其然,他掀起眸,微微一瞥,便見到侍衛遙遙看著他身前碟子里的糕點吞口水。
蕭衍無言地“”
一個糕點,至于么
蕭衍心嘆侍衛不爭氣間,身側傳來黏糊糊的聲音“青辰哥哥,你吃一個。”
此話一說,聽入耳的小娘子們互視一眼,皆露出心照不宣的笑蕭世子常設宴參宴,與人玩耍,宮里宮外見識無數,看得多,吃的多,用的多。
傾慕蕭世子的小娘子那么多,什么禮沒贈給他過什么樣的糕點沒送給他過他從來都是視而不見、不屑一顧,這兩東西也就看著有些別致罷了,他豈能就因外表而另眼相看
沈娘子真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