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陣子的輿論發酵得厲害,沒有人能完全不被評論影響,少女的自我保護機制被觸發,極盡所能地保守,害怕走錯一步后換來更浩大的聲討。
可慢慢也能感覺到小刺猬也敞開了肚皮她不再在他面前扮演滴水不漏的角色,她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小情緒,會狡黠地揶揄,會拉長散漫靈動的音調,放松而自然地笑。
會被他牽著的時候,用指尖作亂地撓他的掌心。
這就是他的姑娘,和所有的女孩子都一樣,需要被寵被愛被保護,不害怕地袒露出最真實的自己。
不用過分在意外界看法,不需要永遠緊張而有危機感地做最完美的自己,因為她不需要做到最好,也一樣有被愛的資本。
他很高興看到她這樣,因為這代表,他給的偏愛足夠了。
一周的休息時間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除了約會,紀寧還得為要開機的胭脂煮酒做功課。
胭脂煮酒也是古裝劇,不過和幻愈不同,胭脂里有宮斗的戲份,并且不少。
這次她拿到的角色很有層次感,和她以前演過的都不一樣,她也是看中這點才堅定了要簽下劇本的決心。
她扮演的紅綾早期是劇中的白月光,同男主有一段純粹的青梅竹馬時光,可惜后期黑化,最終墜崖。
除了這個黑化角色,另一位女主是男主后期遇到的知音,二人不打不相識,相互了解后才發現知音難覓,只是他們之間有著無法跨越的宿仇,相愛并不簡單。
一開始劇組是想安排這個角色給紀寧的,因為這個角色最終和男主在一起了,不像紅綾不得善終。
但紀寧覺得紅綾比這個角色出彩很多,紅綾敢愛敢恨且有血有肉,碎時也要做最徹底的終結,悲劇到極致就是一種無法復刻的美。
所以她和片方討論之后去試了戲,演了一段黑化部分,這才拿下了紅綾的角色,哪怕并不知道觀眾的接受度是多少。
那段時間她一直在看心理學的書,為的就是研究一些戲劇性的性格,方便自己情緒的轉換和劇情的處理。
就連出去看電影她都要帶一本心理學書籍,搞得紀時衍也道“你到底是在跟我談戀愛,還是在和封面的光頭戀愛”
那一周她的空閑時間全部交給紀時衍安排,約會和吃飯都是他定。少女只用和他在一塊的時候好好戀愛,工作時候好好琢磨劇本。
等到胭脂煮酒開機的時候,男人更是直接、簡單粗暴地在她住的酒店附近買了套房子。
“我沒有戲拍,這陣子可以陪你,還能幫你順劇情。”彼時的男人是這么說的。
結果開機之后,紀寧發現只要當天有感情戲,這人的車就會出現在片場附近。
只要某些戲需要近距離,車子的車窗就會降下稍許,某雙架著墨鏡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這邊看。
說來也是出乎意料,他們都戀愛一個多月了,居然還沒有媒體放出消息。看來要么是紀時衍很會選地方,要么是狗仔之前跟他跟太久都拍不出什么,最后就都放棄了。
也不是第一天做藝人,二人都有為自己創造私人空間的能力,紀時衍的車經常換,去的地方也有單獨包間或提前清過場,工作人員也都是見慣大場面的人了。
她對戀情曝光其實沒太多想法,覺得順其自然就好,只是像女藝人宣布懷孕一樣,還是等三個月之后再官宣比較穩妥。
一開機,紀寧就又忙了起來。
胭脂煮酒并非常規意義上的劇本,很多地方都是市場的第一次嘗試,團隊便借鑒韓劇邊拍邊播的路數,先拍攝二十集的內容開始播放,看觀眾如何反饋,再在原有的劇本上進行修繕。
拍了一個多月,她后續的行程江茵也都敲定了下來。
首先是那個正劇的角色拿下了,編劇要看她的情況為她量身定制更合適的角色,還需要一兩個月的修改時間,等到正劇開機,紀寧這邊的古裝劇差不多也拍完了。
“考慮到你之前都拍言情劇嘛,為了讓觀眾更好接受一點,編劇覺得背景可以換成大學,是一個為了父母學習鋼琴,但本質上非常喜歡小提琴的這么一個人設。但是也有高中劇情,有一個男生為了你出頭然后退學,所以你想完成他的夢想開一場音樂會,由此為契機認識了你的男朋友。”
“你的父母是因為鋼琴結識的,是兩位非常優秀的演奏者,但是因為一些原因,兩個人不能做自己喜歡的職業了,就把自己的期待寄托在你身上。前十八年你為了他們而學,矛盾調到畢業選擇工作的時候,因為你想為自己活了。”
江茵給她總結了下人設“較之前我跟你說的改了些情節,不過也正常,開機后也經常看情況改劇本的,反正差不多是這樣,咱們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