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已經改成了她的大女主戲,本來四十五天的拍攝時間延長到了七十多天。
好在觀眾的反應非常好,網播量成倍地翻漲,不少不追劇的明星都在微博o出自己追劇時的心路歷程。
紀寧也在那個月拿下了超話第一名,讓大多數人正視了她超高的流量,她的優勢絕非只有戀情和綜藝。
粉絲打榜功不可沒,當然更多的也取決于觀眾超高的討論度,還有追劇黨搜索出的天然熱度,以及紀時衍一條微博都沒發的照拂。
但紀時衍也不只是這個月沒發過微博,往日里他就算一條微博沒有也能月月穩坐第一,紀寧這個月能把他挑下來,也算是真的厲害,畢竟男星的粉絲素來比較能打。
胭脂煮酒也在拍戲日常中進到最后一場,作為女主,紀寧當然是最后一個殺青的。
天下太平,紅綾貴為高不可及的女帝,驅逐了浣夏,也將男主鎖進地牢。
最后一幕,是她黃袍加身走進昏暗的地牢,燭火搖曳卻半點溫存也無,女帝眼睛里是已經熄滅的光,和手握權力的渴望。
她被背叛太多次了,已經不需要愛了。
男演員踉蹌著起身“你就打算這么鎖我一輩子”
“一輩子好啊咱們誰也離不開誰了。”
她闔了闔眼,卸下那僅存的一絲疲憊,嘲弄般開口“誰也沒有自由過,多公平。”
軟弱一閃即逝,仿佛她這些年來孤軍奮戰的歲月,軟弱從來最無用。
她闔了闔眼,一邊臉上仍勾著笑意,另一邊的眼角倏然滾下一滴淚,落至頰側,被擦凈。
鏡頭拉遠景。
“卡”
最后一場戲一條過,紀寧松了口氣,提著衣服跑到監控旁“ok嗎”
“可以了,非常好”導演贊不絕口,“得意又無奈、滿足又嘲弄,這就是盛世下繁華又落寞的一生啊,很精準,尤其是那滴眼淚,很好”
最終胭脂煮酒以高分高收視迎來了結局,成為紀寧第一部大爆的劇。
大爆和走紅的定義完全不一樣,紅只是紅,而爆則是突破了現有的受眾圈,去到更廣闊的市場也獲得了肯定,成為了經典。即使很多人不看古裝劇,卻也一腳踏進胭脂煮酒的坑,給予這劇統一劇圈審美的高贊譽。
又學了一周的琴,紀寧進了同心圓的劇組。
這劇真是從開始到結束改名就沒停過,本來都要定今夜月圓了,圍讀劇本的時候大家又討論起名字,紀寧隨口說了句“那怎么不干脆叫同心圓”
導演一琢磨,這名字朗朗上口,不僅圓滿,還同心,還是個詞兒,立刻一拍大腿“那就這個”
最后用了紀寧起的同心圓當名字,即使紀寧當時真的是胡說八道的,但導演仍覺得她功不可沒,逢人就夸自己的小演員又會演戲,又有才華。
劇里有老人,故事也是由幾代同堂而衍生出的,通過不一樣年齡、地位、觀念的家庭以及極品親戚間的糾葛,折射出現今社會的很多問題。
老人就倆,還是幾對主角同時的爹媽和爺爺奶奶,自然在劇組受到了不少尊敬。
紀寧去的時候給老人家帶了奶粉,拍了近兩個月殺青的時候,還留下了肩頸按摩儀。
就連劇組里的老演員后來接受采訪時都說“要說對誰印象最深,就是紀寧這丫頭,雖然是年輕演員,哎喲,是真招人稀罕。來的時候帶了特別多奶粉,各種補鈣的補什么的,跟我說奶奶要注意身體。我不是有頸椎病嗎,完了走的時候還托朋友給我送了按摩儀,真聽話,我要有這種孫女我也是做夢都笑醒了。”
不僅是表演,紀寧的人品也是受到了老藝術家們一致的好評。
那周末她也回家去看了老人一次,給四位老人都送了不少東西,有不舒服的還請醫生上門來看病,臨走的時候母親還囑咐她要注意身體。
她在外,父母知道她忙不常打電話來,一般都是給她發微信,她偶爾得空就會給家里回幾通電話。
之前因為選擇這條路和家里人鬧僵了一陣子,但父母看她是真的喜歡、也走出了點名堂來,便由著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