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在數學領域,沒有誰比華羅庚更加有資格獲得這個獎項的。
接下來是黃鶴人物獎,領導輕松的撕開了信封,看到上面的名字,微微的點點頭。
這大概是最沒有懸念的一個獎了,因為領導已經提前知道這位獲獎者是誰了。
當然了,不是說有人提前泄密,而是之前黃鶴特意通過途徑來問過了,說能不能夠給這位頒獎,畢竟對方的身份實在是有些機密,萬一泄露了國家秘密就不行了。
結果是這位領導親自批復黃鶴的,只有一句話“必須給!”
于是領導笑著說道“我宣布,獲得黃鶴物理學獎的是于敏先生!”
“1926年余敏先生出生于天津的一戶普通人家,一直在天津當地讀書,1944年考上北京大學工學院,1946年轉入物理學院,1949年本科畢業考取研究生,1951年在北大研究生畢業,之后一直在物理研究所工作,成為了兩彈一星的功勛科學家。”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和兩彈一星大部分的功勛科學家不同,于敏先生沒有任何在國外讀書生活的經歷,也沒有接受過任何外國的系統教育,他是一位由中國的教育機構培養出來的土生土養的中國科學家。”
“也正是這樣一位土生土長的中國科學家,在面臨氫彈的研發受到限制,世界各國不肯將他們的構型交給我們的時候,他一個人帶著團隊,獨立的搞出了于敏構型,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讓氫彈隨著原子彈一同爆炸,讓全世界驚嘆。”
“美國從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到爆炸第一顆氫彈用了7年零3個月,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蘇聯是6年零3個月,法國是8年零6個月,而中國只用了兩年零8個月。”
“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與功勞,但于敏先生一直甘于默默無聞,他一直都對自己的親人和家屬保守的這個秘密,哪怕在氫彈爆炸后的28年,也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身份和工作是什么,他是一個將個人榮譽完全丟到腦后的偉大的人,這是一個純粹的革命者!”
于敏的獲獎讓眾人驚訝不已,就像這位領導說的一樣,于敏先生一直都處于隱秘的狀態之中,為了保護他的安全,哪怕他獲得了功勞無數,但一直都默默無聞。
雖然從90年代開始,相關的資料開始解密,也不用一直默默無聞了,但是于敏先生卻依然躲避著媒體,依然讓不發出任何的聲音。
所以現場很多媒體根本就不知道于敏先生的名字和功勞,知道這位領導念出了頒獎詞,知道在中國還有這樣一位偉大的兩彈元勛。
而通過這一段頒獎詞就知道,于敏先生獲獎是當之無愧的,同時也可以想象,未來于敏先生要名震海內外了。
這也是為什么黃鶴要提前問一下官方意見的原因,實在是這種事情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