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拉著錦榮的手道“跟著朱先生學習,是比原先好了。只是母親看你像是瘦了,在七方胡同是不是吃得好,穿得好”
顧錦榮道“既然是去讀書的,兒子也明白要勤奮,吃的穿的母親您每月都讓人送來,自然是少不了的。兒子清瘦只是思念母親,您病重在床,我卻不能回來看看”讓書童把幾個盒子拿過來,“一些進補的藥材,七方胡同里賣這些東西格外好,我就給您買了些。”
他又拿起一個小小的雕牡丹的盒子“這是給長姐帶的。”
顧錦朝接過來道了謝,紀氏看著就很欣慰“你們兩是同胞的姐弟,比別的姐弟更親近,要是母親以后有什么不測,榮哥兒你要幫襯著姐姐,別讓別人欺負了她。”
顧錦榮聽著就安慰她“母親您還沒看到兒子讀書有成,怎么會有不測呢,定能夠平平安安長命百歲的”
母親又問顧錦榮功課怎么樣,四書讀得怎么樣了,錦朝心想顧錦榮才虛歲十二,四書只是大概讀了,得他年齡再大一些,先生才會開了課深講。母親沒讀過多少書,自然不清楚這些。顧錦榮也沒有不耐煩,平穩回答了母親的話。
問完之后紀氏就讓他先回靜芳齋,把東西整理好了再休息一下,他這一路也是舟車勞頓的。
錦朝一時沒有說話。
紀氏主中饋這么多年,自然也什么都看得明白,錦朝和錦榮關系不好,她一直都知道。兩姐弟剛才并沒有多少交流,她靠著大迎枕,看著自己的女兒。
等顧瀾及笄禮過了,就是錦朝十六歲生辰,她的女兒長得嬌艷如海棠,穿著卻是素雅。烏發在陽光光暈下有綢緞的光澤,眸如潭水清澈,膚色細致白嫩。這樣的容色,這樣的家室,肯定要嫁得一個好郎君,才稱得上她的女兒。
紀氏想起剛才薛師傅來說“小姐聰穎非常,用了心學繡藝,那就學得飛快。”
女兒自從病后,性子沉穩不少,她心中很是安慰。
“你和弟弟要多走動,一母同胞的,以后要多幫襯。”紀氏囑咐錦朝,“原先你不耐煩弟弟活潑,現在可別顧及這些了,我要是死了,那你也只有弟弟撐著腰”
顧錦朝心里都清楚,只是要改變一個人的看法并不是什么易事,她一時間太親近弟弟反而不好。她心里都有度,聽到母親又擔心自己的身體,她也沒再多說。而是提起別的事情“母親陪嫁的鋪子掌柜里,可有您十分信得過的人我想借來做些事情。”
紀氏想了想,道“鋪子上的掌柜都是忠厚老實之人,田莊、宅子的管事也不錯,既然是你想要用的人,除了忠厚老實,定還要有一番見識的。寶坻那幾個鋪子的掌柜倒是可以用”
并沒有問她要做什么。
紀氏又細細向她說了哪幾個掌柜管事忠厚,哪些又非常機靈,哪些聰明非常。
錦朝也明白母親是想讓她熟悉自己的陪嫁,母親的陪嫁很豐厚,以后都是自己和弟弟的,她自然需要清楚。
紀氏說了一會兒話就覺得體力不支了,錦朝服侍她睡下。又讓隨行的青蒲回去拿那兩幅名家的字,想先去靜芳齋探望顧錦榮,他年齡還小,只要是合得來說得上話,自然就親近了。
她心里思忖著,和青蒲一起走到了靜芳齋,小丫頭進去說了,又迎她到東次間先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