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乏味之下,又這么多功勛子弟和豪族子侄湊在一起,不可避免的,就讓得意氣風發、怒馬鮮衣的性子展露了出來。
先是因父輩頗有交情得關系,并肩偕來的龐宏和蔣顯。
他們一個早就被授官,一個也即將踏上仕途,且都是根正苗紅的荊襄系二代,難得游郊的閑暇,索性讓隨從設席于河畔,興趣勃勃的商討學問及辯解時事。
其余豪族子侄見了,紛紛效仿。
就是有些類似于東施效顰。
龐宏和蔣顯不過一杯水酒話學問;他們倒好,依仗著家中財資豐厚、生活奢靡,竟然帶來了不少美婢奏絲竹之樂,讓仆從們設宴歡歌,權當廣邀友朋踏青郊游之趣。
亦讓北門河畔在剎那間,仿佛有了一種醉生夢死的靡靡。
鄭璞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抵達了成都城池北門。
甫一見如此場景,不由心中大詫。
他亦無法想象,為何京師成都的郊外,有如此多的年少者,游手好閑無所事事。
不是說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以來,時人
皆勤勉任事,不無競進嗎
為什么這些衣裳華貴的膏粱子弟,驅車走馬聚眾于河畔,有若牽黃擎蒼、斗雞嬉戲的紈绔之象呢
莫非,是傳言有誤
帶著疑惑,鄭璞與隨從護著鹿車,緩緩步入城門。
而那些等候了數日的眾人,見鄭璞路過,只是微微打量一番后,竟無一人讓隨從上前問詢。
這也不怪他們。
雖然鄭璞身長七尺五寸,面如冠玉,兩目神采奕奕,舉止蕭灑安詳,隱隱有爽朗清舉之氣質。讓人見了,都忍不住從心中贊嘆一聲此子風姿特秀。
但也無人會將做出千字文的蜀中俊才形象,和眼前這人重疊在一起。
其一,是鄭璞穿著打扮和豪強之家的管事無異。
況且那簡陋逼仄的鹿車之上,不見文墨竹簡詩書;但見鑊、簋等炊食之物,以及一些瓜果吃食尤其是,那鹿車上還端坐著,一位年齒頗幼的女童。
一個離家游學的士子,誰會選擇攜帶著女童隨行呢
這分明是鄉郊豪強攜家眷踏青游玩,順便進成都城見見世面嘛
其二,則是鄭璞一點都不維護士人風度。
尚未步入城門前,竟然還跑去城外熙熙攘攘的小攤上,買了幾個“糍”注1和“寒具”注2,分給車上女童以及隨從。
就這么咬一口走一步,一點都不矜持的在無數人前,啃得津津有味。
論語鄉黨有云“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
士人守禮,克己,慎獨。
哪有眾目睽睽之下,貪口腹之欲的
鄙徒
販夫走卒輩
可惜,白生了這副好皮囊
眾人心中泛起這樣的惋惜,目視著鄭璞一行的身影轉入城門內。
注1糍,是漢朝對米糕的稱呼,別稱還有“稻餅”、“餌”。
注2寒具,馓子的古稱。屈原楚辭招魂篇有“粔籹蜜餌,有餦餭兮”。宋代林洪考證粔籹乃蜜面而少潤者;餦餭乃寒具食,無可疑也。,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