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本不做念想,又何來可惜
但鄭璞現今,竟思如何讓梯田獲豐,牽扯至雇民養豕來。
當今養豕,最佳場所是沼澤洼地,其次便是山林。
沼澤、灘涂水草茂盛,乃是豕群的上好飼料。其水草無需種植管理,不用任何投入,而且取之不盡,放牧數量幾乎不受限制,故司馬遷言“澤中千足彘”。
武帝時期的丞相公孫弘,就曾于灘涂牧豕讀書。
而山林養豕,則是依托林內樹木果實及草籽,原理大致相同。
南中之地,氣候溫潤,山林遍布,養
豕倒是上佳之選。
然,亦有一處缺欠,野外放牧豕可在春、夏、秋、三季,冬季便難尋牧草。
今黎庶顆粒無存,牂牁郡又素來困頓,冬季之時,此豕又如何飼之邪
“辟梯田,子瑾所思甚好。”
是故,馬忠先是頷首肯定開辟梯田之諫,又委婉的回拒了養豕之說,“至于養豕,想必子瑾乃是以豕便溺增地力。然,此地雖山林頗多,養豕不難,但此地蠻夷亦見利而忘命,恐有私下偷盜,而引發糾紛等不諧之事。且,豕牧于山林,依舊須泔糠飼養,此處蠻夷皆無余糧。依我之見,雇民養豕之事,便作罷。”
“太守之言,當真發人深省。”
恭維了句,鄭璞恭敬言道,“正如太守所言,于此地養豕,思量頗有欠缺。不過,我思養豕之法,并非牧于山林。”
說罷,再度口若懸河。
他所思之法,乃是圈養。
依著“圈不厭小,圈小則肥疾”的養豕精髓,他想將平夷縣一些陡峭的山脈亦加以利用,悉數種上牧草紫云英。
此草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不僅可為豕之飼草,且能兼用為綠肥。
若是官府出稚豕貸于黎庶養之,以得利各取一半為契,種牧草之事無需官府叮囑,貸豕之家便自發為之。
解釋罷,他便起身,對馬忠作揖而請。
“璞以為養豕可補軍用,能讓土人蠻夷獲利,且能為梯田改善地力,多有裨益之處,還請太守成全璞之情。”
“如此縟禮作甚”
固作不悅罵了句,馬忠才擺了擺手,示意讓他入座,“既然子瑾言之鑿鑿,我又有何不允之理嗯,此二事皆你提議,便親為之吧,我叮囑其余僚佐,盡力配合。不過,還望子瑾多躬親,莫讓我愧對丞相提攜之恩便是。”
“諾璞定不辱命”
當即,鄭璞躬身領命。
又見事已定論,亦作別而出。
二日后,待柳隱攜歸麾下,鄭璞便借著士卒約束饑民之際,正式將以工代賑及募民養豕之事推行,亦讓許多非饑民,踴躍求為其一。
或有因農閑時想以力換些口糧者。
或有貪養豕之利者。
亦有縣內大戶及城外蠻夷部落,想習新梯田開辟之法者。
目的不一,卻是熱情高漲,如火如荼。
再加之,馬忠暗中使人刻意喧嚷,朝廷哺饑民、辟田授民及授豕等恩德,一時間牂牁郡的大姓以及有勢力者,皆矚目平夷縣。
譬如,私下比較舊太守及新太守的區別,從叛獲得的利益多寡等。
而待半月后,馬忠的兩千兵馬抵平夷縣,有些人便按捺不住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