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丞相看讀完述表后,對鄭璞的感慨。
隨即,心中又悄然補充了一句然,其性之剛、所謀之戾,較之法孝直,或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擱筆于案,丞相諸葛亮闔目,輕柔鼻根解目乏。
然而那
心中思慮,卻是猶如潮汐拍岸,紛至沓來,不愿停息。
夫鄭子瑾者,籌畫無遺,且善斷
今益州疲敝,大漢式微,國能得此才,乃幸事也
然此子雖年少,竟能以才學,不足一年時間,便讓一郡之守馬忠及軍中宿將陳式,皆嘆服之日歷任多事,功勛得累,才智得顯,只需積威二十載,朝野內外,將無人膽敢置喙矣
年少得志,必長其戾氣
且此子性剛,行事已然有獨專之風,他日于國家而言,此乃幸事乎
錄其功,授顯職,不吝擢拔邪
抑或者,且先轉任地方施政牧民,以瑣事磨其心志邪
素來對俊才擢拔果決的丞相,罕見的泛起了,舉棋不定的躊躇心緒。
不僅是因自身性情本謹慎,更是因先帝劉備所續的大漢,數十年所聚良才,鮮少有心智狠戾者
如昔日的荊州故事。
是時,先帝劉備未入蜀,龐統勸取蜀為基圖王業,先帝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
然也
先帝劉備少孤家貧,販履織席為生,得識黎庶生活之艱,故行事有仁義之心。
所聚良才,亦物以類聚,皆可稱之德行俱佳。
而鄭家子所露心性,卻是大不同。
獻“推恩”之策,斷巴蜀豪族根基,已顯陰狠狡詐之象;今從征牂牁,以勢迫人叛軍內訌之舉,戾氣十足
堪稱行事唯有功利之別,而不擇手段,亦不惜自身羽毛矣
身為大漢臣子,無有先帝余烈之仁;反而類同于,逆魏的暴虐之戾
唉
微不可聞的一記嘆息。
丞相諸葛亮睜眸,憑案起身,緩緩步出中軍大帳。
于軍帳內,伺候左右的昭忠校尉霍弋及昭義校尉趙廣見了,連忙放下手中案牘,影從隨行于后。
恩,他們二人,近日都臨時兼領了一官職。
相府記室參軍,主軍中文書案牘。
霍弋之前在漢嘉郡募部曲,趙廣則是在朱提郡。丞相率軍南征來,沿途之上,亦順勢將他們二人辟入軍中隨行。
其心不必說,乃是哺育國家后輩人才。
想讓他們多接觸軍中事務,冀望他們快速成長,早日成為國之干才。,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