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先主入蜀,任事勤勉,歷任巴郡太守、巴東太守,并隨征夷陵之戰,咸有功勞。
后,天子劉禪即位,遷為鎮南將軍。
王平,巴西宕渠人。
本養外家何氏,后復姓王。初隨杜濩、樸胡詣洛陽,假校尉,從曹操征漢中,因降先主,拜為牙門將,天子劉禪即位,乃轉為裨將軍。
習忠,乃荊州襄陽人,豪族出身。
其父習禎,有風
流,善談論,名亞龐統,而在馬良之右。
后隨先主入蜀,官至廣漢太守,卒于先主稱帝前。
其姑母,乃龐統弟龐林之妻,因曹操取荊州,夫妻隔地,習氏獨自養幼女十余年。
后龐林隨征夷陵,職在黃權軍中,隨其降魏,得團聚。時人皆贊習氏之節,魏天子曹丕得聞,亦賜給床帳、衣服,以顯其節義。
鄭璞聽罷此三人,心中不由松了口氣。
此番被急召,應不是那獠人部落編戶落籍生事了。
竟不知,何事如此倉促,人卑位輕如我,被召來議事之廳邪
正思吟著,值守小吏便步來,音色皆促,“鄭書佐,快入內,丞相有請。”
“好。”
微頷首,鄭璞拔步而入。
甫一入內,見丞相高踞主案,正叮囑些什么。
兩側列席,各二人在座,卻是不知,除了輔匡、王平與習忠外,另一是誰。
未來得及行禮,丞相便手一揮,“子瑾且先入坐。”
“諾。”
躬身作禮,鄭璞步去左側末席,正襟危坐,且靜觀之,且聽之。
聽了少許,大致明了一二。
原來是南中復叛了,而丞相似乎有意,讓輔匡為將,文忠為參軍,王平為前部,遣去與庲降都督李恢共討之。
正思著,丞相頓言,將目光投來,謂曰“子瑾,將你句町縣搶收稻糧迫獠人俯首之策,談稿縣兵困獠人、以死迫其北徙之事,細細敘之。”
呃
鄭璞聞言,心中詫然,又心有欣然鼓舞。
莫非,前日“涸益州之力”之諫,于丞相心,已許我之言邪
亦不敢怠慢,連忙領命,開始口若懸河。
少時,敘罷。
主案之上的丞相,肅眉斂容,朗聲下令。
“不降者誅之,降伏者徙之。收其野谷散資,以及田畝,皆授于其余未叛者,以嘉其節元弼,你此南去,遇事多于李德昂商議,莫專斷。”
“諾匡定不負丞相之望”
“復叛者,不知信義,乃桀驁禽獸之類也公節,你主徙民,莫疏忽”
“諾忠領命”
“子均,你為前部督,摧鋒履刃,當謹慎行事,莫要貪功而罔士卒性命。”
“諾平銘于心”
伴著輔匡等人領命而出,丞相亦露出倦容。
憑案起身,步廳外而去之際,將一句囑咐落下,“子瑾,你休沐畢,且與威公共署畫地度田之事。威公,子瑾雖年少,然才學甚優,且有巧思,莫輕之。”
感謝書友“嘉意盎然”打賞。,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