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有一人仄案而座,鋪展筆墨硯臺,乃是故相府長史王連之子、充任隨軍記室的王山。
左右各列三席,已有人在座。
右側乃相府長史向朗居首,次為昔日廣漢太守、今轉為相府掾的姚伷。
末位虛席,應是給諸葛喬預留的。
左側關興居次、姜維再次,將首席空了出來。
不言而喻,乃是留給鄭璞的。
他以相府參軍兼領武職,無論官職還是職權,皆蓋過了關姜二人。
抑或者說,如今鄭璞的職權,除了趙云、魏延與吳懿以及高翔等老一輩宿將之外,已然可稱為青壯輩的軍中第一人。
畢竟,關興今仍隨在丞相左右,充任臨戰將率。
而調入虎步軍的姜維,乃是充任將佐,受虎步軍統領孟琰所節制。
至于丞相為何如此大作周章,召涵蓋元從、荊襄、東州、益州以及隴右降將諸多人來共議,是因鄭璞的上書,乃是以可參與朝政的參軍之職,洋洋灑灑了數千言。
其中涉及之事,不僅僅是想遷化外白馬羌入境。
一番見禮,各自入席。
而席居丞相后側的王山,已然執筆點墨,等著錄言記事。
只見丞相揮了揮手,讓護衛于門外的甲士離得遠些戒備,側頭目視鄭璞而言,“子瑾之書,我已閱之。其中諸多細節,我亦與在座諸人共議過,其中細節末梢多有相悖之論。今急召子瑾來,乃是想詳聞子瑾諫言各策的初衷,好作定論。嗯”
言至此,丞相脫了一尾音。
垂頭目視案幾,只手從鋪展多片布帛中挑選其一,方繼續言之,“子瑾且將固本益州之策,細細敘之。”
“諾。”
垂頭恭聲領命,鄭璞朗聲道,“丞相,諸君,我且試言之。如有不妥之言,還請不吝斧正。”
謙言客套罷,便開始口若懸河。
“今我大漢奪回隴右,乃數年蟄伏之功。經此一戰,無論士卒及糧秣輜重損耗,皆已然傷筋動骨。且,逆魏必然不甘心失去隴右,定會遣重兵前來駐守關中及涼州,反攻于我軍。”
“我大漢本式微,若不積谷豐民,恐難于抵御逆魏頻頻來戰的消耗。我大漢根本乃益州,若不能固本,隴右便無有持續作戰的根基,不可守也”
“是故,璞近日作思,得固本益州三策,請丞相及諸君共論之。”
言至此,鄭璞起身,拱手給與席之人作禮。
“其一,乃鼓勵黎庶生育也。”
鼓勵生育,歷朝歷代都有所為之。
最典型當屬越王勾踐的“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餼”。
然,如今大漢的舉國資財,皆用于征伐,無有余財效仿之。
是故,鄭璞所提的諫言,乃是更改朝廷對黎庶按人口征收“口賦”與“算賦”的方式。
口賦屬于軍賦,乃是“為治庫兵車馬”之錢,民年十五至五十有六皆繳。
算賦屬少府,歸皇室所用,乃年七歲至十四皆繳。注1
但天下洶洶數十年,田畝兼并嚴重,黎庶無有恒產者眾,因無力繳賦而不敢多生養。
若是想滋生人丁,必須讓黎庶將這層顧慮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