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見大漢奪下了隴右,擁有了養馬之地,心有所期也不足為奇。
隴右所產的戰馬,最早被稱之為秦馬。
又因此處位于大河上游的彎曲出,又稱之為河曲馬。
秦漢之交,河曲馬以形體高大粗壯著稱。其后肢發育良好,負重挽力強,能持久耐勞;但奔跑速度低,腿短,沖鋒的威力不足。注1
而從武帝卻匈奴開始,漢朝就不斷的通過引進如大漠、西域等地的良馬來改善戰馬基因。
演變至數百年后的今日,涼州河西四郡所畜養的戰馬,多有歷經烏孫伊犁馬的改良。其體輕、干燥、靈活,且速度極快,其習性可適應于黃沙遍地的沙漠氣候。
而河曲馬則是引入了浩門馬青藏高原馬種。
其長期適應高原環境,體質粗糙結實,頭重頸短,性情中度靈敏,變成了挽乘皆宜的品種,并以善走對策步著稱。
亦是說,河西四郡所產的戰馬,多是輕騎的絕佳之選。
而河曲戰馬,則是大多可作披馬鎧而戰的重騎之選。
此亦是明明趙廣許早之前,便被任命為騎督,而丞相還將張苞遣去臨洮與姜維一起訓練騎卒的緣由。
趙廣領的是輕騎。
而姜維日后將以護羌校尉之職,領羌胡為主的士卒步騎混編作戰。
勇力冠絕大漢年輕一帶的張苞,則是要訓練出百摧鋒蹈陣的重騎來。
反正大漢蜀地、巴地及漢中皆產鐵,鍛造百馬鎧并不難。
如今孫權遣人來購置戰馬,意圖也差不多。
江東無法圈養也無法購置太多馬匹,便想著精益求精組建百重騎,適當之時可作為戰場上的奇兵之效。
只是,江東打算拿出什么籌碼來,讓正在組建騎兵的大漢舍得將戰馬賣與他呢
呵,有趣了。
思至此,鄭璞暗中嗤笑了聲。
果然,我為刀俎人為魚肉的感覺,令人心情倍加舒暢啊
看完最后一片布帛,鄭璞喜笑盈腮,將之擱在案幾上。
待抬頭而視,竟發現不知何時署屋內的議事已罷,今僅剩下了丞相一人在正席閉目養神。
“咳咳”
接著輕咳幾聲,讓丞相睜開雙眸,鄭璞便拱手而道,“丞相,璞已悉數看罷。”
“嗯。”
輕輕頷首,丞相笑顏潺潺,輕聲道,“子瑾且先說說,討河首之事如何了彼那燒當羌王可有別求否”
“回丞相,無有。”
恭敬領命,鄭璞笑容猶如初夏盛放的花兒般燦爛,將晤燒當羌王之事細細轉述了一番。
丞相耷拉著眼簾,捋胡而聽。
待鄭璞敘完,還兀自思吟了少時,方頷首而笑,“子瑾署事縝密,我可無憂矣。嗯,有游仲允及張伯岐在狄道策應兵出之事,子瑾此些時日便留在冀縣吧。”
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