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魏即將大舉來襲,乃大漢生死存亡之際也,自是將舉國兵力皆調來。
尤其是,李嚴的本部萬余人頗為精銳。
乃是夷陵之戰后,先帝劉備將一些殘軍老卒轉給李嚴麾下充任低級將佐,訓練出可守御國門的精兵。
是故,李嚴得償所愿率軍北來。
被丞相上表天子而征,遣來漢中郡沔陽縣駐守,守備褒中縣的褒斜谷。
前將軍趙云則轉去成固縣駐扎,督后將軍袁綝、揚武將軍鄧芝、黃金戍圍督霍弋、后參軍劉敏等人守備儻駱道,以及走子午谷與司馬懿合兵來襲的黃金峽。
李嚴官職高督兵寡,趙云官職低卻督兵,如此調度倒不需要擔憂有沖突。
緣由之一,乃是剛剛北上的李嚴,對漢中之地尚未熟悉,不好越俎代庖。
另一,則是趙云乃是如今大漢履歷最深的老臣,且又以厚德著稱,備受朝野敬仰。李嚴見了也常率先拱手笑臉相迎。
而武都郡的守備,則是太守張翼再增兵兩千,親自督五千兵力扼守大散關。
領護羌校尉的姜維,以其本部乃善于山谷作戰的羌人為主,別遣去扼守褒斜谷連接陳倉道的聯云棧道。
連陰平太守廖化,都率領將士進駐了武都郡羌道之北的沓中。
沓中的上方,乃是洮水支流迭藏河,可急行軍二三日便可殺入臨洮的望曲谷。
因為已升遷為征北將軍的馬岱,將率領本部西涼鐵騎及征調燒當種羌,從河關縣的積石峽威逼逆魏西平郡,減輕高翔部扼守隴西郡的壓力。臨洮索西城一帶的牧馬場,便僅剩下了尹賞在守備,恐參狼種羌會有異動。
謀事謹小慎微的丞相,不會疏忽于此。
讓廖化進軍,嚴陣監視望曲谷,便是未雨綢繆。
且丞相以漢中與武都二郡易守難攻為由,丞相暫時不調遣隴右各部歸去。
乃是暫留在天水冀縣充當機動援軍,有備無患。
自然,各部所需的糧秣及輜重,皆先行分調撥給,囤積以安軍心。
各部轉運之卒,相望于道。
忙碌的困頓及備戰的壓抑糅合在一起,便有了些不諳之聲。
志在建功立業的左將軍魏延,見大戰將至而糧秣輜重轉運頗滿,心中不耐,便親自馳馬歸來催促。
主事調撥物資之人,正是遷為相府副長史的楊儀。
此二人皆是性情桀驁、自視甚高之輩。
三言兩語便起了爭執,魏延大怒之下,拔刃揮舞作勢將殺之,唬得楊儀當即泣涕橫集。
萬幸,佐事之人費祎與諸葛喬皆在署內。
二人見狀,連忙起身勸解,方讓此鬧劇收場。
事后,魏延被丞相以對同僚拔刃申責,遣回駐地;而楊儀亦然以言辭不當被見責。
只不過此二人的職責,倒是沒有卸任。
就是讓其他平日里沒少受魏延及楊儀之氣的各部將率,以此事暗中作謔于言。
連張苞都不能免俗。
他如今在蕭關道,暫歸鄭璞節制。
漢陽郡的守備,乃是以平襄城與阿陽城為后方,沿著山川河谷修筑戍圍。
平襄城一直都是魏延的駐地,他尚且兼顧著長離水河谷的守備。
而阿陽城,則是陳式部在守備。職責乃是護著在蕭關道駐守的鄭璞部,以及扼守北下隴關道的通道。
算起來,陳式的職責很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