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府署政的人選,為何問及我
自從建興五年隨征來漢中后,就沒有參與過政事的鄭璞,不由眸露訝然。
一時之間,竟忘了作答。
而丞相見他愕然不語,也忍不住好笑,謂之,“昔日身為一別督,便膽敢議我大漢軍中宿將的鄭子瑾,如今遷職后便不敢直言了”
“慚愧。”
回過神來的鄭璞,連忙拱手告罪,“璞一時失神了。”
略略作思緒,便說道,“回丞相,璞以為若是幼常兄歸去佐之,公琰兄可緩解憂勞矣。”
“幼常”
聞言,丞相目光微凝,悄然閃過一縷欣慰。
容顏神色卻是不變,且含著疑惑追問,“僅是幼常嗎子瑾何不多提數人”
“璞尚想提伯松兄。”
鄭璞囅然而笑,輕聲回道,“只不過,轉念一想,又覺得丞相必不會允之,便僅提及了幼常兄。”
“呵”
不由,丞相垂首微搖而笑。
正如鄭璞所言,諸葛喬是不能歸去蜀地的。
他對諸葛喬管教甚嚴,且如今其他僚佐的后輩子侄也留在漢中及隴右操勞,諸葛喬身為丞相之子,豈能不為表率
“伯松便不提了。”
少時,丞相止住笑意,催聲道,“然而我有所不明,子瑾為何不提費文偉文偉任事勤勉且為人謙和,有何不及幼常之處”
“丞相,璞不敢妄議他二人孰勝孰劣。”
鄭璞斂容,恭聲說道,“提及幼常兄,乃是璞覺得幼常兄昔日乃相府參軍,后又曾領軍及署漢中民生,乃我大漢寥寥熟諳軍事及民生者。若他歸去蜀中佐府事,此地諸多瑣細之事無需表于書信,他便了然于胸矣。”
“嗯”
丞相微作鼻音,捋胡陷入沉吟。
少頃,倏然而笑,“罷了,便從子瑾之薦吧。”
就是不等鄭璞開口,又凝眸而問,“子瑾以為,若是遣人去南中佐馬德信,何人可當之”
這次,鄭璞不假思索,張口即出,“回丞相,璞以為霍紹先可當之。”
“哈哈哈”
亦讓丞相暢懷大笑,贊許的點了點頭,語氣甚為欣慰,“子瑾所言,深得我心也”
這與權力有關。
當年討伐南中叛亂時,朝廷為了蓄力北伐,下放了許多權力給予南人豪族,
如今局勢慢慢趨向穩定了,有些權柄就應該收回來了。
為了朝廷的穩定。
先前的庲降都督李恢乃南人、而如今的馬忠乃巴人,如果現今遣霍弋過去積累威望,日后繼馬忠之后成為庲降都督,權柄便可以慢慢過渡回來了。
畢竟霍弋是元從系二代,且還是天子劉禪的伴讀。
才學不缺,對大漢的忠貞更不匱乏。
笑了好一陣,丞相方斂容,也終于問及了召鄭璞前來的目的參詳伐涼州的籌畫。
是的,參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