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見看見魏中軍最后一支機動兵力,沖著自己的車駕與大纛而來時,不但沒有找中軍各部兵馬回援,反而鼓角如雷催促著他們加速前進。
看似十分狂妄的,打算以車駕前的僅僅三校兵馬抵御魏軍六千精銳。
又或是十分篤定的以為,在魏軍這六千精銳在攻破他本陣前,漢軍早就攻破了魏軍左翼席卷整個戰場,鎖定了勝局。
曹真不知道諸葛丞相的底氣從何而來。
但他敢斷定,只要這六千精銳順利趕到諸葛亮車駕前,如果無有其他漢軍支援的話,漢軍大纛要么倉促后退、要么被斫倒
且時間,至多半個時辰之內
此不是鄙夷漢軍的戰力,而是對這六千兵馬的信心。
他的千余親衛部曲不必說,果觸突入、無有一人畏死;而五千精銳,乃是從十數萬大軍挑選而出,皆百戰余生的老卒。今近三倍于敵,若是在半個時辰都無法擊潰,那么魏國早就失去雍涼之地了。
不過,他同樣不知道的是,此刻的諸葛丞相終于舒了一口氣。
還含笑捋胡,感慨了一句,“彼逆魏曹子丹,雖身經百戰,然終究失于嚴謹矣”
是也
丞相一直都在等著,曹真將所有機動兵力都派遣出去。
因為在丞相心中,此戰的勝負并沒有懸念。
在兵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士卒的士氣、精銳、陣法熟練等各種因素就成為了勝負的依仗。這支主力是丞相親自演武操練而成的,信心自是滿滿。之所以弄險,甚至是不惜以自身性命與中軍大纛作為誘餌,乃是不想讓己方士卒死傷太多罷了。
就如曹真所期盼“兩敗俱傷亦是魏國勝”的戰略同,丞相亦然眼觀全局。
想著盡量避免與魏國拼消耗,避免陷入“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無奈。
他要保障大漢在此戰過后,還有余力擊潰魏軍如費曜、魏平、郭淮及夏侯儒等部;仍舊擁有充足的兵力,前去奪回河西并且鎮壓河西豪右及羌胡部落的野心。
同樣,謹小慎微、面面俱到的性格,丞相也不曾有改。
此番看似極為冒進與狂妄的調度,丞相并沒有孤注一擲。
并沒有將此戰勝負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擊潰魏軍左翼戰線、其督軍趙儼的不得人心上;更沒有認為,車駕前的三校兵馬,能確保中軍大纛的萬無一失。
因為,將魏軍左右兩翼盡攻破,才是丞相真正的意圖
讓句扶部與無當飛軍不計死傷也好,將中軍兵力都別遣而出也罷,不僅是為了將魏軍的左翼攻破,亦是為了將其所有的機動兵力都誘出來讓漢軍在驟然發難攻陷右翼之際,曹真于倉促之間,無有兵力遣去挽救戰局。
自然,漢軍絕大部分兵力都在攻魏軍的左翼,僅憑孟琰的虎步軍與注詣的兩千羌騎,想破了有萬余人的魏軍右翼,是很難成功的。
至少在魏軍六千精銳攻到己方中軍大纛前,無法做到。
曹真也正是預料到了這點,才不理會右翼戰事的異常、漢虎步軍的攻勢不激烈,將親衛部曲都派遣了出去。
事實上,所有人都沒有指望奇跡能發生。
從戰局來看,虎步軍與兩千羌騎若想攻破魏軍右翼,除非還有一支伏兵陡然介入,瞬息打破雙方的平衡。
但是大漢有伏兵嗎
曹真的答案,是絕無可能。
干系到國運的戰事,戎馬數十年的他,不可能會有疏忽。
比如漢軍在此地的各部兵馬,他都是令斥候打探得一清二楚,亦一直監視在眼皮底下,沒有半刻疏忽。
如今,漢軍所有兵力都在此地了,何來的伏兵
漢軍各部將領的答案也與曹真一樣,除了丞相與虎步軍統領孟琰。
xbiqu,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