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人發覺之時,他已氣絕多時。
且留有遺書,聲稱自身乃魏涼州刺史,守土有責,死不足惜,但不欲其余僚佐及士卒效之;并以大勢不可改,勸說他們莫要反抗,勿令郡縣徒增孤兒寡母等。
楊阜在涼州信譽威著,任職以來多有善政,故而滿城士庶聞其死皆哀之。
豪右們自發出資為其置棺槨發喪、僚佐扈從披麻守靈、黎庶們頓足號哭于道,竟令河西聯軍大敗的人心惶惶不復。
馬岱得聞后,乃駐兵于城外,令少數士卒入城護邸閣與武庫等。
因為來于途時,他就不止一次想過要如何處置楊阜。
蓋因扶風馬氏的隴西分支,先被魏武曹操夷于鄴城、后被楊阜誅于冀縣,舉族兩百余人皆殆盡。
雖說其中有馬超舉兵且食言之故。
但血親之仇,如不報之,尚有何面目茍活于世間邪
只不過,滿腔手刃仇讎之志外,馬岱還保持著一絲理智他知道,若是自己擅殺了楊阜,必會對朝廷不利。
一乃違背朝廷法度。
以楊阜官職而斷,若非臨陣戰沒,生虜將請示丞相定奪,他不得自專。
另一,則是不利于安撫河西各郡。
楊阜官聲甚佳,士庶皆愛之,若誅,不僅會引發郡縣怨恨,還會令其他魏置僚佐人人自危,以為漢軍嗜殺,絕了投誠之心。
是故,楊阜自絕,不亦令他緩了取舍兩難之切。
也正是基于此,馬岱便不想領軍入駐城內。
城內那些僚佐與豪右們乃將靈堂設在州刺史府,他進入了又會面臨要不要驅逐治喪的兩難,何苦呢
反正城內無有動亂,且邸閣與武庫皆已控制,便不多一事了。
“將軍。”
深知馬超往昔事跡的鄭璞,聽罷馬岱敘述后便行了一禮,輕聲說道,“軍出之前,我受丞相之命,有撫河西豪右及僚佐之責。故而,為令河西士庶知我大漢恩義、早日歸心,我欲入城吊唁,言辭對其亦會多取贊譽,還請將軍莫怪。”
馬岱聽罷,默然以對。
許久,方悵然出聲而謂之,“人既死矣,往昔之事便作休罷。子瑾為國署事,自去,無須預我。”
“將軍高義,乃國之棟梁也”
鄭璞拱手做些,且衷心的贊了聲。
歸去,乃讓廖化督閻宇、蔣舒等部去武威其余各縣,揚大漢軍威、占據各城池與安撫黎庶。自身則是領著王平部入城接手防務,親臨州刺史府吊唁。事罷,乃令楊阜扈從扶棺槨歸去冀縣安葬,且申城內禁宵、大漢法度以及漢軍無傷士庶等撫慰人心。
諸事粗綱略安,已然五日之后。
費祎與諸葛喬亦督后軍趕到,鄭璞方得以脫身瑣碎。
恰好,聞訊的姜維也趕來了,但是他還帶來了人神共憤的的消息。
7017k
xbiqu,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