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略知漢家禮儀的羌王芒中,親自將鄭璞引入坐,“我部有幸迎得鄭君來訪,今日定不醉不歸”
一番你來我往的推杯換盞、觥籌交錯,待酒肉半酣,鄭璞便揮手讓扈從乞牙厝奉上從張表處搜刮來的玉如意把件、金玉文房四寶以及紋繡精美的蜀錦服飾,拱手笑道,“首領,我不告而來,甚為唐突,以區區薄禮略表心意。”
“嘶”
言罷,便縱聲大笑。
羌王芒中亦笑,連忙喚人將肉食皆奉上。
與宴的燒當部落貴人、他身側的侍衛扈從等表情更為夸張,皆雙目呆滯、兀自張著嘴巴震撼著。
因為這“薄禮”委實太厚了。
羌王芒中當即沒有作答。
而是伴著那些贈儀一一奉上,而毫無形象的倒吸了一口氣。
好一會兒。
“鄭君情誼,令我不知以何為報”
此些年大漢也將從孫吳處得來的玳瑁、光珠、虎魄、罽尾、軻蟲、蚌珠等物,轉售與燒當種羌的貴人,故而他們亦知此些贈儀大致價值多寡。
尤其是那玉如意把件,工藝之巧、色澤之潤乃是他們無法用言語來描述的。
“首領莫如此。”
連忙擺手,鄭璞略帶赧然回絕,“實不相瞞,此些贈儀皆不是我之物。”
回過神來的羌王芒中,感慨之意洋溢于表。
且又沖著身側一親衛吩咐“速去再備百匹戰馬”后,才回首對鄭璞解釋道,“原本我也備了些儀禮相贈,但如今見鄭君之慷慨,實在令我羞愧。”
因為在化外之地,絕大部分牧民都目不識丁、終其一生皆不曾離開棲息地,故而性情很淳樸。
若受人以誠相待,他們便傾心相交愿同生死;但若被人欺詐或欺凌,他們便會拔刃而往,不死不休。
言罷,便大致將自己途徑隴西郡狄道拜訪太守張表,從其處搜刮了此些禮品借花獻佛之事大致說了一遍。隨后,又加了一句告罪,“首領不嫌此些贈儀乃舊物,便使我心安耳復敢多受首領多贈哉”
但卻是不料,芒中聽罷,反而眼眸喜色更多。
就如昔日董卓殺耕牛款待不告而訪的眾羌酋,覺得備受禮遇的眾羌酋歸去后,便拼湊了上千雜畜復來贈與董卓般。且在日后,各種羌部落的族眾隨董卓征伐各地,皆死不旋踵、不曾棄離。
以粗鄙著稱的涼州羌人,有時要比詩書滿腹的士人更值得信賴。
是故,如今見鄭璞如此坦蕩,羌王芒中更是感銘五內,那還容他推脫不受贈之理
推辭不得的鄭璞,露出無奈的苦笑,拱手作禮而道,“實不相瞞,首領,我此番前來,尚是代傳一不好的消息。短則一二年,久則四五載,我大漢皆要閉鎖玉門關,令商賈不復通絲路貿易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