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有決的丞相,睜開雙眸,將目光落在了鄭璞已然有些銀絲的雙鬢上,緩緩言道,“計議軍國大事,當求無有遺漏耳,子瑾日后莫再有以性命作保之言。”
亦不
等鄭璞告罪,便做出了決策。
乃是將三人之策作了折中。
依鄭璞之言且先不遣兵馬救援鹯陰城塞,但在春耕后的夏四月丞相依舊要屯兵在蕭關、魏延仍舊要督軍從金城郡進發救援。
而以免除五百匹戰馬換取的糧秣,讓孫吳將兵出的時間提前同樣要推行。
左右不過是損失五百匹戰馬罷了,沒什么可猶豫的。
權當是有備無患罷。
對于如此調度,鄭璞心中有些可惜,但也不敢再提出異議。
不僅是因為丞相心意已決,更因為他的戰略還沒有說完。
如若丞相允了他半年之內皆不救援鹯陰城塞之議,他便會再提議在半年之后,以魏延鎮守隴右、以姜維護河西,而請丞相親自督領中軍主力從漢中郡褒斜谷出關中
那時將瀕臨秋收,出兵正好搶收逆魏屯田的將熟之麥,令漢軍無有糧秣之困,且更能與司馬懿野外對決一場
進攻才是最好的守御。
鄭璞覺得如若想讓漢軍在未來數年內皆能安然的休養生息,唯有再將逆魏關中主力大勝一場,將他們的脊梁骨打斷不然,只要逆魏關中大軍實力猶存,類同如今夏侯儒兵困鹯陰城塞、占盡戰略先機之事,日后還會復來。
與其被動的守御著,尚不如在允許的范疇內,先行掌控戰場的主動權。
至于兵出關中以寡敵眾太過于冒險、秦嶺谷道轉運糧秣不便利等等因素,是否會造成漢軍鎩羽而歸嘛
鄭璞沒有擔憂過。
在他的觀念中,丞相以堂正之兵對陣司馬懿,這些劣勢因素不會左右勝負。
還有一種說不出口的緣由,乃鄭璞踏上仕途的初衷并沒有改變過,是故他現今很迫切的期盼著漢軍入關中能早日到來。
畢竟,今歲已然建興十三年公元236年了
他擔憂丞相看不到大漢旌旗在巍峨的長安城墻之上迎風飄揚,擔憂丞相會在還于舊都的那一天到來之前抱憾而終。
但且爭朝夕。
擔上以將士死生弄險的攻訐也好,不顧民生窮兵黷武的罪名也罷。
他愿一力當之
河西走廊,居延城池。
站在城墻上眺望,觸目所及皆皚皚白雪連綿至天際。距城池約莫十余里的南匈奴右部與鮮卑拓跋部大營,無數的穹廬亦連綿至天際。
他們來困城近一個月了,一直都沒有嘗試過攻城。
但今日卻是不同。
在一陣如雷的鼓聲與凄厲的骨笛聲過后,近三千騎往城池緩緩而來,不斷的以馬鞭抽打驅趕著百余漢軍俘虜。,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